为有效解决城乡生活垃圾快速增长带来的垃圾围城等问题,全面提升宝应县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低碳绿色发展,今年,县城管局按照“大分流+小分类”总体要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投入数百万元用于垃圾分类投放亭建设。然而,居民多年的扬手一扔的生活习惯仍未改变,垃圾分类效果并不明显。

走访中,记者发现,目前无论是大街上还是小区内的垃圾桶都标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等分类字样,但是打开这些垃圾桶发现,各种垃圾混杂在里面,分类垃圾桶成为一种摆设。记者采访几位路人,问他们如何区分垃圾类别,大部分受访人表示垃圾分类麻烦,难以区分。也有人认为,从来没有相关政策要求他们进行垃圾分类,如果有,他们会照做。
此外,随着城市化推进,产生的建筑垃圾也越来越多。记者发现,很多单位或者个人为了图方便,把水泥碎块、钢筋断头、渣土等建筑垃圾丢弃到垃圾桶里。县机械动力所所长徐万军坦言,虽然出台了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又专门设置建筑垃圾处理场,但是一些人仍把生活垃圾桶当成建筑垃圾倾倒点。他说,垃圾箱是有载重量限制的,建筑垃圾的重量会造成内胆破损甚至掉底。而垃圾清运车是采用压缩处理,而建筑垃圾会造成机器损坏。环卫工单独处理建筑垃圾,势必增加大量工作时间。
市容市貌需要大家共同呵护,垃圾分类不只是物理拆拣,更指向人们生产生活观念的变迁。这不仅要相关部门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和实演工作,更需要大家形成环保自觉意识。(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