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焦点新闻 > 正文
湖北大力推进区域发展 新思路破解同质化
2021-08-24 10:25:42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是湖北省推进区域发展的新战略。这一战略中的“一主引领”,其基础是做实“1+8”武汉城市圈同城化。而在同城化中,由于产业是现代经济体系的底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因而也是做实武汉城市圈同城化的关键点。只有突破产业结构相似度高、互补性弱、外溢规模小等问题,多措并举打通产业协同这一核心“卡点”,才能开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新局面。

政府引导,统筹规划错位发展破解“同质化”

同城化并非同质化,也不可能做到“齐步走”“一刀切”。要避免同质化情况出现,必须在政府引导下坚持错位发展方略。

一是中心城市疏解非核心产业,优化结构布局。目前武汉市已经确定了“十四五”时期打造“五个中心”的战略布局,其核心功能是“创新”和“连通”,以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或发散功能。应在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工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同时,有序转移与核心功能关联性较弱的“三高两低”产业,通过“腾笼换鸟”促进结构布局优化。

二是周边城市精准承接转移,助力转型升级。武汉城市圈8个周边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各具优势。各地应把承接转移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依托当地开发区、自由贸易区、产业集聚区等载体,吸引产业链的整体转移和关联配套产业的协同转移,通过精准承接,做大做强本土特色。

三是跨市域产业联动合作,实现链式发展。周边各市不仅要筹划承接武汉的产业转移,还要积极谋求与其他各市的联动合作,实现不同区域企业“点动”、产学研合作“线动”和市域经济发展“面动”的链式发展,通过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推动城市圈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市场主导,巩固优势融合发展打好“特色牌”

产业发展必须遵循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律,即使致力同城化发展也不例外。在注重充分协同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时,应注意引导优势产业集聚,以实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融合发展。

一是龙头引领,点动成线,带动做强特色产业链。做大做强优势企业是实现“强链”带动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培育产业链头部企业上,城市圈可突出武汉龙头带动作用和九城产业能级协同作用,“抱团”招引一批龙头企业,抓大带小育强主体,做强特色产业链。

二是产业同兴,线动成面,抱团形成特色先行区。打造产业带、构筑产业群是促进区域产业协同的重要途径。为提升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能级,有必要做好“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的分解、梳理,围绕产业链开展分工合作,逐步形成头部在武汉、配套在周边,研发在武汉、制造在周边,融资在武汉、投资在周边的发展格局。

三是产城融合,面动成体,联合打造特色新高地。产业布局的精准落地需要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各城市可在依托当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利用产业发展红利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创业就业、人才引进、城市建设等注入活力,联合打造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新高地。

机制创新,持续改革突破壁垒释放“新动能”

要实现“9个城就是1个城”的发展目标,武汉城市圈还要进行机制改革创新,打破传统行政区划壁垒。

一是完善要素流动机制,构建一体化要素市场。由于生产要素是产业发展的血脉,必须针对各城市土地要素管理偏紧、劳动力流动不畅、资本市场与经济结构不匹配等短板弱项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努力建设集土地、技术、人才、信息和资金等要素于一体的圈内统一要素市场,实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

二是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打造区域发展利益共同体。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有利于激发各地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武汉城市圈可创新财税制度、投资受益制度和成本分担制度,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成本分担机制和组织协调机制,打造区域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

三是推进产业发展联盟机制,建立产业协同治理模式。为构建“内聚外合”的开放性合作发展网络,武汉城市圈可探索建设跨区域产业发展联盟,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四类主体的优势,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共享合作平台,为城市圈产业协同发展提供高效综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湖北 区域发展 城市群建设 同质化

专题新闻
  • 河南最大扶贫搬迁社区飘起幸福“年味儿”
  • 虽说万物皆可盘 但盘得住时光的才是王牌
  • 霍尔果斯:冯小刚等明星资本大撤离
  • 开心麻花电影频出
  • 男频IP为何“武不动乾坤,斗不破苍穹”
  • 《铁血战士》北美市场票房跳水 又玩坏一个大IP?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