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焦点新闻 > 正文
券商研报质量下滑受关注 “互怼”桥段上演引发券商和企业整治
2021-08-30 13:37:57来源: 国际金融报

“目前机构客户的研究服务竞争过度激烈,分析师受各方需求干扰,研报质量确实存在下滑。”

前有半导体分析师“怒怼”技术大拿“你算老几”,后有A股董秘飙起“苦情戏”称“公司做不到”,券商分析师与上市公司“相爱相杀”的桥段,伴随着资本市场的风谲云诡而源源不绝上演。

8月25日,陷入“公司做不到”风波C位的上市公司巨星科技开盘便下跌近3%,而该公司前一个交易日大涨超8%。

此前,在巨星科技披露半年报之后,某中信建投分析师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研报链接,力推该公司。但惨遭该上市公司董秘“打脸”,认为太激进,直言“公司做不到”。

大涨8%后股价出现回调

8月25日,陷入“臣妾做不到”风波C位的上市公司巨星科技,开盘便下跌近3%,午后跌势有所趋缓,股价收盘报34.34元/股,下跌0.41%。而该公司前一个交易日还大涨超8%。

“起起伏伏”异动的背后,一张网传截图引发市场热议。近日,在巨星科技披露半年报之后,某中信建投分析师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研报链接,表示持续推荐巨星科技,认为该公司业绩表现优秀。但惨遭该上市公司董秘“打脸”,认为太激进,直言“公司做不到”。

资料显示,巨星科技是一家来自杭州的上市公司,专门从事手动工具、激光产品、智能工具、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是目前国内手工具行业的龙头企业。

8月23日晚间,巨星科技披露2021年半年报财务数据,上半年实现营收44.5亿元,同比增长16.44%;实现净利7.28亿元,同比增长15.26%。

8月24日,中信建投某行业分析师对公司发布一篇业绩点评研报,名为《巨星科技(002444):自有品牌、动力工具和跨境电商三个维度均表现出色》,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98亿元、21.64亿元、26.69亿元,同比增长25.74%、27.45%、23.34%,对应21.37倍、16.77倍、13.6倍PE,维持“买入”评级。

巨星科技今年以来的涨幅达10.38%,自2020年以来公司股价涨幅更是近300%。

截至目前,相关研报已经被删除。对于此次风波,网友、段子手纷纷调侃:“闭嘴,你的潜力你不自知。”“我是券商,所有上市公司都要俯首称臣,我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是不行。”“客观说,机械行业研究员能活到今天也不容易。”

Choice数据显示,8月24日,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4家券商发布业绩预测。

在巨星科技收到的2021年、2022年、2023年在业绩预测中,中信建投分析师团队给出的最高。据中信建投预计,2023年巨星科技的业绩将达26.69亿元,分别比华泰证券、国泰君安的预测高出了17%、18.2%。

中信建投此次给出的巨星科技未来三年业绩复合增速,将达到25%左右。这对一家刚经历过2020年业绩高增长、势头已现疲态的传统行业企业来说,多重因素加身,不可谓不“压力山大”。

“互怼”桥段纷纷上演

今年以来,券商研报与上市公司“相爱相杀”的桥段,已多次上演。

比较常见的戏码是,券商高高立起看好“Flag”,随后上市公司股价一路下跌“打脸”。

2月10日,茅台价格突破2600元,中信证券高喊:上调贵州茅台目标价至3000元。使用的标题充满文采:“三万亿从头越,长坡厚雪春风来。”

哪知市场并未买账。此后,茅台股价持续下跌,在中信证券4次目标价3000元、维持“买入”评级欲“力挽狂澜”之下,颓势并未止住。自2月10日以来,其股价已下跌45%。

再比如,近日国信证券发布一篇研报,名为《宁德时代系列之二——储能篇:第二“增长曲线”的终局探讨》,预计储能业务将成为宁德第二条“增长曲线”。亮点在于,国信证券的预测火力足足开到了40年之后:预测宁德时代储能业务到2060年的营收中枢约为1714亿元。

而自该篇研报发布之后,宁德时代的股价一度下跌近20%。

上市公司公开“怒怼”券商研报的情况,也时有出现。

6月,彼时获三连板的上海贝岭在回复监管函中公开回应称,券商研报的预测“未经公司确认”。

无独有偶。当月,创业板次新股深圳瑞捷因股票交易波动异常收到监管函,该公司回应表示,“部分研究报告对公司业绩预测仅代表分析师个人观点,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风险。”

此外,还有一种戏剧性较足的场面,即券商与上市公司“互怼”。

8月初,在讨论ArF光刻胶前景时,方正证券电子首席陈杭与中芯国际光刻胶负责人杨晓松产生观点分歧,遂“怒怼”杨晓松:“你算老几?”

对此,杨晓松仅表示“你知道的太少了”,“去问问国内所有做光刻的,我敢不敢这么说”。

券商研究需回归本源

作为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重要途径,券商研究所及分析师重责在肩,研报更是不能只有“颜值”,更要有“研值”。

实际上,针对券业研报哗众取宠、夸大事实等乱象,监管部门早已重拳出击。

2020年5月底,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修订稿)》《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修订稿)》两份行业自律规则,分别对分析师研报质量、新媒体管理、外聘专家、廉洁从业、考评独立性、保密制度及适用规范等七大方面做出修订。

时代商学院研究员孙一鸣认为,目前机构客户的研究服务竞争过度激烈,分析师受各方需求干扰,研报质量确实存在下滑。但研报“翻车”现象的发生引起市场热议,会大大影响券商研报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从监管角度看,券商研究亟需回归本源,把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机制落实到位,采用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逻辑,并基于合理的数据基础和事实依据,审慎提出研究结论,以确保所发布的研究报告符合“合规、客观、专业、审慎”的底线要求。

关键词: 券商研报 内容质量 公司股价 大涨大跌

专题新闻
  • 河南最大扶贫搬迁社区飘起幸福“年味儿”
  • 虽说万物皆可盘 但盘得住时光的才是王牌
  • 霍尔果斯:冯小刚等明星资本大撤离
  • 开心麻花电影频出
  • 男频IP为何“武不动乾坤,斗不破苍穹”
  • 《铁血战士》北美市场票房跳水 又玩坏一个大IP?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