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焦点新闻 > 正文
炒鞋日趋激烈的背后 不符合商品价值规律的现象终将倒塌
2021-09-24 10:12:21来源: 红网

近日,有记者在某潮牌购物平台发现,原本发售价为1599元的鞋已经被炒到2万元左右,最高甚至达到了69999元,这已经是原价的40倍。该话题一经发布就迅速引起网友讨论,不少网友对涉事平台表示质疑,而该平台却回应该价格为卖家个人设置,其意在表明与平台无关,而这一回应更是将舆论置上了风口浪尖。(9月22日 澎湃新闻)

根据商品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来看,商品价格围绕其价值量上下波动本属于正常的市场现象,但高出其价值几倍甚至几十倍则无疑是突破了人们的常识。就事件本身来讲,炒鞋俨然已经成为了新的商机,不少炒家利用鞋子的文化附加值漫天要价,这无疑是在投机套利,割一些痴迷于球鞋爱好者的“韭菜”,涉事平台对这种行为放任自流,不及时做出反思,本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更“打脸”的是,该平台曾在去年作为全球首家发出“鞋穿不炒”倡议的球鞋交易平台,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

由于炒鞋现象为近几年兴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相关的市场监管机制并不成熟,致使这一现象如日中天,更多发现商机的人进入炒鞋市场,原本就鱼龙混杂的交易更加一发不可收拾。对于这些投机者缺乏相应的处罚措施,只会使得这一现象只增不减,更甚者会出现商家与炒鞋者达成某种地下交易,共同哄抬鞋价,坑害消费者的现象。

为减少这一现象发生,保护消费者权益,首先购物平台应该有所作为。就上述事件来看,涉事平台面对网友们的质疑玩起了文字游戏,想要撇清关系。但正如某些网友所言:“规定溢价范围,超过指定范围就不准许上架不就好了。”明明购物平台可以有所作为,但其对于该现象却不作为,曾经的“鞋穿不炒”倡议也变成了“说说而已”。身为一家成熟的、有影响力的购物平台不该如此,其应该健全平台内部的监管机制,对于此类违背市场规律的惊天溢价应该早发现、早处理,依据其交易记录对于这类卖家做出警告、封禁账号等相应措施,并提醒买家交易有风险,需理性消费。

相应的炒鞋市场监管机制也应该加以完善。《每日经济新闻》曾发文称“炒鞋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博傻游戏,这背后,是新一轮的资本疯狂炒作”。炒鞋市场的“水”有多深没人知道,不少买家抱着“试一试”心态却一步深陷其中。对此,相应的监管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市场,比如各平台应按照市场规律售卖鞋类产品,不得对鞋价进行无底线的加价售卖,如若发生要对涉事平台进行罚款、封禁等措施。此外,还应该提高鞋类等产品售货平台的市场准入门槛,严禁“投机倒把”、谋不义之财的卖家进入市场。

作为消费者也应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多数炒鞋交易之所以能达成,也有部分原因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部分消费者因为“热爱”或球鞋本身的收藏价值极高,便忽略了其本身的价值量,从而被卖家坑骗。但他们因眼中的“真香”“物超所值”,早已被“鞋贩子”当成了“韭菜”。球鞋文化理应尊重,但金钱不是衡量其的唯一标准,作为消费者还是应该擦亮眼睛,明辨是非。

对于炒鞋者而言,此类深不见底的交易也应保持距离,莫因此而自毁前程。相信在交易平台、市场监管部门与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此类交易能够早日被禁绝,让人们能够穿到货真价且“实”的鞋子。

关键词: 炒鞋现象 商品价值规律 球鞋爱好者 新发展

专题新闻
  • 河南最大扶贫搬迁社区飘起幸福“年味儿”
  • 虽说万物皆可盘 但盘得住时光的才是王牌
  • 霍尔果斯:冯小刚等明星资本大撤离
  • 开心麻花电影频出
  • 男频IP为何“武不动乾坤,斗不破苍穹”
  • 《铁血战士》北美市场票房跳水 又玩坏一个大IP?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