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是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挂牌一周年的日子。
一年来,金义片区以“开局就是决胜、起步就要冲刺”的精神状态,牢牢抓住改革和项目,攻坚争先、拼搏奋进,努力交出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对外开放3张“高分报表”,推出十大改革试点、十大制度创新、十大应用场景、十大示范项目、十大典型案例,把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开放底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市场主体活跃、创新动能强劲的区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围绕贸易自由,金义片区改革创新的热潮奔涌不息。“市场采购+”、大宗商品交易和分拨配送、出口退税备案单证数字化管理系统等一大批贸易自由改革创新取得突破,推动从贸易开放向制度开放转变,打造引领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力引擎。
深耕改革“试验田”
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自贸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聚焦国务院赋予金义片区的“五大功能”定位(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国际小商品自由贸易中心、数字贸易创新中心、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港、制造创新示范区和“一带一路”开放合作平台),一年来,自贸试验区红利逐步释放、成效初步显现,并形成一批首创性、差异化、深层次的制度创新成果。
在金义片区,一系列创新让“综保区+自贸区”叠加效应愈发强劲。
“之前,我们从上海进口电解铜,运费要160元/吨,还要安排车辆运回工厂,整个周期长。现在从金义综保区进货,运费只收30元/吨,而且物流非常快,当天下单当天到货。”浙江天宁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洪赟说,金义综保区还可以根据企业需求,用多少买多少,节省运费,实现原材料零库存,直接降低企业的成本和资金压力。
金华以块状经济为特征的纺织服装、五金机械、食品加工等优质产业集群快速成长,对大宗原材料需求十分旺盛,但很多中小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金融支持、政策受益等诸多方面没有优势。为此,金义综保区发挥“保税+进口”“保税+转口”的“区港联动”优势,打造以铜、铝、棉纱、纸、塑料粒子五大商品为特色的“大宗商品交易和分拨配送中心”。
金义综保区经营部经理张鸽说,“大宗商品交易和分拨配送中心”利用中欧回程班列优势,有效扭转疫情期间船期不定、价格高涨的不利局面;根据大宗商品特点,开辟露天堆场,专门用于铜、铝等大宗商品存放;结合“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同场开辟“保税堆场+非保堆场”,实现不同状态货物同场监管;最后,完税后的非保大宗商品,可以根据周边企业实际需求,用多少买多少,货物出区无需报关,直接配送到企业,降低生产企业的成本和资金压力。
与此同时,金华海关落实“四自一简”、“先验放、后检验”、“先出区后报关”、7×24小时预约通关等便利举措,简化高资信企业、低风险商品检验检疫审核手续,整体通关时间缩短至25小时以内。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金义综保区大宗商品进口额18.1亿美元,同比增长8.5倍。
金华市自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金义片区将重点推进大宗商品数字服务系统建设,助力大宗商品贸易发展,加快建成辐射华东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争当开放“排头兵” 激发更大市场潜力
“枢纽自贸区”是浙江自贸试验区重点打造的3张“金名片”之一。
虽然既不靠海也不临边,但金义片区依托“义甬舟”“义新欧”和跨境电商“三大通道”,建立起“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格局,并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节点,成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港和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今年1~7月,金义片区实现外贸进出口817亿元,同比增长35.03%。
“进口贸易数字清关业务”和“中欧班列多式联运提单物权化改革”,这两个运输自由领域的创新被评为金义片区一周年十大标志性改革项目。
今年1月,义乌数字清关业务启用。针对以包裹形式进口到中国的货物,创新数字化监管新模式,提升跨境寄递进口渠道的清关效率,实现阳光报关、秒级通关。义乌市易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玉松说:“以往消费者的海淘商品大部分为保税仓内的常见进口商品,打通数字清关进口通道后,消费者不仅可以在海淘网站上采购常见进口商品,还可以选择非标品、长尾商品等不常见的海外产品,体验大大改善。”
7月初,“义新欧”中欧班列“中吉乌”公铁国际多式联运班列开行。该班列首次使用在交通部备案的具备物权属性的多式联运提(运)单,是推进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和国际陆路联运提单实现“物权化”迈出的关键一步。
据介绍,中欧班列(义乌)运营平台签发铁路多式联运提单,为“铁路多式联运提单物权化”背书,贸易企业以此提单作为凭据,向银行获得“运费贷”或“货物贷”贷款授信。“铁路多式联运提单物权化”业务,有力促进了外贸进出口企业的资金和贸易便利性,提高“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通达性,将助力更多中小外贸企业实现资金融通和贸易畅通。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循环的要素主要是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这些要素流动的快慢与有序程度将直接决定着双循环的质量与效率。为加快要素流动、缓解运力紧张,金义片区还探索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引进跨境物流企业、建立港口合作机制,并启动“集装箱‘一件事’改革”,帮助企业从各方面畅通物流通道。持续推进的运输自由改革,让金义片区高效、便捷、开放的现代化交通物流枢纽体系不断完善。
筑牢项目“压舱石” 激活更大发展动力
“这里不仅有饰品和纺织产业带、强大的物流优势,还有让人舒心的营商环境。”亮剑(浙江)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落户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以来,企业的短视频直播带货+供应链业务发展迅猛。正如亮剑传媒的选择,大批市场主体正向金义片区快速集聚。今年1~8月,金义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55万户,同比增长198%,平均每周新增市场主体500户。
市场主体大量增加的背后,是金义片区一批重大项目的相继落地。作为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与有力支撑,一年来,金义片区抓项目、促投资、增动能,打造了金义综保区(二期)和义乌综保区(一期)、华东国际联运港、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新型进口市场、金义自贸中心等十大示范项目。
这些项目对自贸区建设具有较强的引领示范作用。如华东国际联运港,初步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约8.8平方公里,设计年到发量5800万吨,估算总投资约90亿元,将打造成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长三角国际大宗商品集散交易交割中心、中欧班列华东区域集结中心;义乌跨境电商产业园总投资100亿元,建成后将带动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出口进口并举、国内国外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新型进口市场,将成为全国首个“全链路、全业态、全品类、全天候”的进口商品贸易枢纽。
项目的不断落地,又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形成创新-项目落地-再创新的良性循环。一年来,金义片区积极推动市场采购2.0改革,将外商、市场商户、外贸公司、组货人等主体纳入贸易服务闭环,推动贸易全链条、全要素数字化,市场采购预包装食品出口监管模式成功向全国复制推广;全国首创市场采购“双抬头”原产地证改革试点,义乌贸促会成为全国首个拥有优惠原产地证自主签发权限的基层机构……一系列“市场采购+”制度创新,极大地挖掘和释放了国际市场对高性价比商品的潜在需求,激发了金义片区贸易增长强劲动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刚刚起步,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发挥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田、发展排头兵的作用,力争取得更大建设成效,加快形成更多具有金义片区辨识度的制度创新成果。”金义片区自贸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说。
关键词:
浙江自贸区
发展格局
创新发展
制度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