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焦点新闻 > 正文
“海底捞备注顾客体貌特征”引来热议的背后 过度获取用户数据才是重点
2022-02-28 10:10:38来源: 红网

2月23日,海底捞被曝私下给顾客打标签一事引起关注。24日,海底捞向记者表示,门店管理人员可以在会员系统中对顾客就餐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补充,但已从2020年起明确禁止对顾客个人信息如体貌等特征等进行任何备注。(2月24日 《南方都市报》)

“全菌汤锅、柠檬水、蟹肉棒……”,备注顾客的口味偏好无可厚非,以此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提升消费者体验更是经商之道。而真正引起争议的是“圆脸型、喜欢在APP上投诉……”等给消费者打标签行为,一方面顾客感到个人隐私受到侵犯,另一方面有不少消费者认为标签中隐含歧视,令人心生厌恶。

如今,个性化服务不仅存在于线下服务业,更为突出、泛在地存在于线上、互联网行业。今天海底捞个性标签事件之所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表现出当今消费者对商家过度侵犯个体隐私的担忧与厌恶。消费者让渡一部分隐私以获取消费体验感的跃升,是商家与顾客,平台与用户的共识。个性化服务可以有,但是需要边界。而边界在哪,需要整个社会,官方、业界、民间共同来制定并监督。

金山词霸、墨迹天气等APP就曾因涉嫌侵犯公众的个人隐私被点名,更有报告显示在禁止APP所有权限的情况下平台仍可获取用户信息。有人戏称,在大数据时代,即便我们穿着衣服,但在手机面前,我们仍然像在“裸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处在弱势地位的用户、消费者就是因为被侵权侵怕了,一想到连海底捞都能绘制用户画像了,便格外诚惶诚恐。如何让消费者不再害怕?如何更妥善地保护用户的隐私权?关键在于设定个性化服务的边界。

海底捞回应早已禁止对顾客个人信息进行任何备注,但这仿佛只是企业的自说自话,谁来监督?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网络安全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法规,以确保公民的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线上、线上的消费者隐私权都应当得到重视与保护,目前我国各项法律条例仍需完善。

无论是像海底捞这样的线下餐饮业,还是各类线上互联网平台,都应当建立起共治的模式。商家、政府、消费者三方共同监督,才能最大程度上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用户的隐私安全。

是不是过度获取用户数据,商家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但一味把消费者当韭菜并非良方,一旦东窗事发,百口莫辩,难以力挽狂澜。

关键词: 过度获取用户数据 海底捞备注顾客体貌特征 打标签行为 侵犯隐私权 个性化需求

相关新闻
专题新闻
  • 河南最大扶贫搬迁社区飘起幸福“年味儿”
  • 虽说万物皆可盘 但盘得住时光的才是王牌
  • 霍尔果斯:冯小刚等明星资本大撤离
  • 开心麻花电影频出
  • 男频IP为何“武不动乾坤,斗不破苍穹”
  • 《铁血战士》北美市场票房跳水 又玩坏一个大IP?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