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指出,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落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更是重中之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共同富裕。

一些地方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富裕建设,出现了盲目城市化、盲目城镇化建设的势头,真正需要解决的人民富裕、全面健康问题被忽略。十年前唯GDP论英雄,现在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人浮于事,搞形式、走过场、做报表、假扶贫。记者在贵州安顺调研时,深入乡村田间地头,了解群众实际生活情况,很多家庭年收入不过3000元,人均不过几百元,无非是卖头猪,卖几只鸡,卖点稻谷,卖点鸡蛋、鸭蛋,换点盐巴、换点食用油,何谈富裕?他们不知道习总书记提出的共同富裕是啥意思。虽然对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多少少有所耳闻,村寨的广播内容和他们的生活相差太远,他们听不懂广播在说什么,村寨广播光说不练假把式,成了个人利益的阵地。所谓挂职的第一村长、第一书记,多数都是走过场罢了,每年开春来一次开个现场会,秋收来一次开个现场会表明来过了。当地群众说,“很多人来就是走过场,不来我们也照样养猪、养羊,不来我们也照样插秧种庄稼,要我们填那么多表格数字能当钱使吗?”口袋里面钱没增加表格填写了不少,村寨里的道路只会修修修、挖挖挖,把扶贫资金用在道路上,但是山里的特产运不出去、卖不出去,光有数量,没有收入,不从销售网络建设、渠道建设、销售技能上培育与培训,特色农产品还是烂在田间地头。

记者去了一个大山里的文明村,村里打扫的干干净净,据说每年都有很多地方政府领导人来考察、指导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除了传统农业生产以外,没有新增任何可以带动群众致富的项目,省里也曾每年拨款修缮古旧濒危的房屋,说是要发展村寨旅游。地方政府领导走后,就很少有人来,整个村子门可罗雀。水利局长到一个村做第一书记,为村寨里申请了500万元的各种项目经费、生产补贴,按说村寨里经济应该发展的不错。但是当地群众反映,群众并没有见到真正的实惠,无非是免费领三二十只鸡苗、鸭苗,或者领一只羊羔饲养。这种撒胡椒面、点眼药水式样的扶贫并不精准,也解决不了贫困本质的问题。在另外一个乡群众反映与村长关系密切的人家,不是贫困户也是贫困户,贫困户成了香饽饽,村长和支书说谁家是贫困谁家就是贫困户,谁家和村长书记关系好谁就是贫困户。前来村里挂职第一书记的县环保局局长也不无感慨的说:“很多贫困户并不真的贫困,而真的贫困户却可能得不到帮扶,我们不可能做到挨家挨户,具体还是村里在安排。”

在精准扶贫持续深入、真抓实干的今天还有3000万贫困户要脱贫,任务之艰巨,自然会有很多人弄虚作假。一些地方“轰轰烈烈真扶贫、认认真真走过场”。一些乡镇搞扶贫就是花架子、路边工程、特困帮扶工程,做做样子、搞搞形式、做做报表、开开现场会、送送年货、合合影、拍拍照、树树典型,就帮特困户脱贫了。

因为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困境无法人为解决,一些地方政府扶贫干部的扶贫行为,可以看出这场精准扶贫攻坚战的真正难点,不在贫困户有多少,而在于有多少干部是真心扶贫、精准扶贫。要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必须要明白:
一、 精准扶贫就是树立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干部、政府公职人员的任务,就是为人民执政,为人民服务,实现全面萧康社会,脱贫是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核心的工作之一。
二、 精准扶贫是党国的民心工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全天党员干部都应该明白这个严峻性,更要清楚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不能吃饱了饭就忘本,坐稳了江山就忘记了民心。
三、 精准扶贫是检验干部三观的法宝。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精准扶贫运动,就是要检查、考验、考核各地党政干部是否真心为人民服务、是否具有强大的执行力为人民为国家出力。党政干部人浮于事,习惯于弄虚作假,习惯于欺上瞒下,习惯于好大喜功,将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如期实现。要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中的第一个一百年,从建党的1921年到2020的100年的初心,建党的初心发愿有没有实现,这是检验我党成败的关键。
四、 精准扶贫要树立正确的执政态度。执政一方、造福一方,身为地方百姓的父母官,必须能够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走在前头,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不能是党政干部都富裕了,人民还在贫困之中。不能党政干部的口袋都鼓起来,人民的口袋还是瘪的。古代素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信念,精准扶贫要造就党政干部的担当精神。
五、 精准扶贫就是要融入群众。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党政干部脱离群众问题严峻,制定的各种地方政策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社会,与生产实际不符、与人民群众利益需求不符、与精神文明建设不符。这样下去的恶果就是党与人民离心离德,人民与党背信弃义,其结果之可怕,不言自喻。文《姚红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