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今日市场,创业板冲高回落,上方缺口差一点补上。从单纯技术角度看,地量还在缩,最终要找到一个极度萎缩的状态,现在还不够。分时的做空能量今天开始衰减,但是缩的比预想慢,因此要在等一两天,估计到周四才能传导到日线。上证这边20日线位置还比较高,三天后会压下来,一旦突破二十日线,才算是有机会企稳到右侧。从能量,趋势,结构,背离,形态,位置,至少六个纬度,去思考技术面,同时还需要有能量的传导过程。才能连贯的看清楚市场物理学的原理。本周技术信号,等待地量,等待空头能量完全衰竭,以及20日线压下来。第二,针对疫情对基本面影响现在全球防疫政策,出现了国外选择共存,国内防控的状态。包括香港,已经宣布与疫情共存状态,那么对国内防控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我这两天都在和研究新冠的医药公司开会,正好有一些行业专家交流,有专业性的意见分享几句。奥密克戎,传染性极强,致死率低于流感,这也是国外选择放开的很重要的原因。但是新冠病毒的后遗症,现在学术界有很大争论,根据权威学术的分析,现在有1/6的人群,有可能会有后遗症,例如肝炎,还有脑病疾病,这个比例还是非常高的,现在很多公司已经着手研究后遗症相关疾病药物的研发。国内,一直处于低感染率状态,一旦完成国外的这种群体免疫,虽然致死率低,但是总量依然很惊人。因此,防控常态化,并且将时间往后推延,等待新冠药物上市,或许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当然这对经济增速是有相当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从全球宣布放开疫情,包括香港改变政策之后,市场出现了分化,反而我们的市场走势比较疲软,也和上海封控作为标杆的指引,香港群体免疫,两种走势。从经济角度,或许全面放开是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但是从更长远的发展角度看,现在采用群体免疫,未必是最好的时间节点,还要等待更确定的治疗方案,和证明的数据。国内比他国谨慎,虽然慢半拍,但是看的会更加清楚。也是对广大人民更加负责任的态度。第三,市场受产业政策影响今天市场的领涨或者领跌板块,很明显是产业政策主导。半导体,消费电子龙头,受到制裁,带动板块调整。领涨的农业板块,受到通胀预期影响,包括中药,煤炭都是如此。昨天文章已经定性,当下市场不是由宏观主导,因此没有系统性风险(以前很多投资者经常看文章,会知道我写市场没有系统性风险,经过二月三月的大跌,大家应该有所感受,什么是系统性风险)市场没有系统性风险,就可以按照正常规律操作,微观看技术,中观看产业政策。虽然整体风险有限,但是行业政策扰动还是比较大。第四,等待疫情高峰期度过个人认为,市场短期,政策已经开始发力,润物细无声,几乎是天天都有小碎步利好。后面的关键催化剂是,两个周五,一个本周五,上海浦东得封控措施结果。另一个是下周上海浦西的措施。如果龙头城市,在这次防控中给出全市场指引,那么市场右侧企稳就会有催化剂。对上海的治理能力,还是比较有信心。加上江浙支援,过程虽有曲折,但是结果终将成功。稳增长的发力期,会在上海控制疫情出结果以后,市场会提前一点反应预期。第五,小碎步定投当下市场,受疫情影响的板块,包括大消费,最低点应该是上海封控最难的时候。一旦上海解封,大消费探出低点。最近有朋友问到中免,白酒。我简单说两句。中免的问题是,不能仅看国内政策,还要看国外,20年大涨,是我们防控好,国外差,致使流量到海南。但是这一次是,国外放开,国内防控,因此第一局我们完胜,第二局全球免税市场有反扑,这也是逻辑上的一些问题,当然,长期看中免的估值回归到低估区域,只是探底还需要看疫情的走向。实际上单纯用价值投资的思维在国内做股票,或者做中免,都是值得反思的问题。价值投资的道可以用,但是要更加多维的理解市场周期,宏观,技术,估值等等问题,中免8000亿市值的时候,估值严重泡沫化,再好的公司也要明白赚的是α得钱还是β得钱。中免不仅看国内防疫情,还要看懂国外防疫政策。高端白酒,最近由于茅台的经销商甩货,加上疫情影响,还有某私募清仓,市场出现大幅波动。高端白酒的景气周期没有结束,而且历史无数次证明,经济最困难的时候,高端消费是最能抗周期的,而且今年消费是前低后高,下半年是政策发力期。疫情最难的时候就是国内消费板块的底部。对于业绩增长板块,右侧的定投时间点,就在本周五之前。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产业政策
群体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