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2022年银行间货币市场回顾与展望
2023-01-10 10:44:37来源: Chinamoney

内容提要

2022年,在复杂的内外部经济形势下,央行货币政策保持定力,综合运用总量及结构性政策,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全年货币市场交易量增长显著,各期限资金利率有所下行,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相对合意的市场环境。展望2023年,在央行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之下,货币市场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合理充裕,资金利率中枢或存在小幅上行的可能。


(资料图片)

2022年,我国经济面临内外部多重挑战,从外部看,地缘政治冲突持续、海外通胀高位运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从内部看,面临“需求紧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在复杂的内外部经济形势下,央行货币政策保持定力,综合运用总量及结构性政策,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全年货币市场交易量增长显著,各期限资金利率有所下行,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相对合意的市场环境。

一、2022年货币市场回顾

(一)央行货币政策

2022年,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央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多种关系,加大总量与结构性政策运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从全年货币政策具体操作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灵活适度、多渠道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年内两次降准共0.5个百分点,并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投放流动性,补充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二是丰富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精准直达重点领域。2022年央行通过创新设立多种专项再贷款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累计向金融机构释放资金20400亿元,加大了对于科技创新、普惠养老、绿色低碳、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发挥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效能,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行20个基点,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行15、35个基点,发挥LPR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四是用好央行结存利润,大力支持稳增长。央行2022年向中央财政共上缴结存利润1.13万亿元,主要用于增值税留抵退税和增加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助力稳企业、提就业、保民生。

(二)市场运行情况

1. 拆借回购市场

(1)利率走势

2022年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利率中枢有所下行。银行间市场DR001和DR007均值分别为1.46%和1.76%,同比下行49BP、41BP。全年来看,除个别月末时点资金利率高于政策利率之外,其余时点均低于政策利率。

分时段来看,全年资金利率走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季度,短端资金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DR007中枢在2.1%,央行实施的2021年末对冲性降准和1月降息双重工具,平滑了春节效应和税期影响,资金面整体保持平稳。第二阶段是4月至9月,受疫情封控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央行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工具,推动资金利率进入下行通道。除个别月末时点外,短端资金利率维持低位运行,为实体经济恢复营造良好的市场利率环境。第三阶段是9月末至年末,经济逐步企稳、财政资金加快使用、信贷有所修复的背景下,央行兼顾内外均衡,灵活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节奏,资金利率逐步向政策利率靠拢。

(2)交易情况

2022年,银行间货币市场累计成交额1507.2万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信用拆借累计成交144.96万亿元,同比增长22%;质押式回购累计成交1356.74万亿元,同比增长30%;买断式回购累计成交5.5万亿元,同比增长15.6%。

从交易期限结构看,货币市场交易延续短期化特点。全年信用拆借隔夜、7天以内成交量占比分别为89.3%、98.1%,基本与上年持平;质押式回购隔夜、7天以内成交量占比分别为86.6%、96.8%,分别较上年提升2.2、0.6个百分点。从交易机构类别看,非银机构隔夜正回购占比明显提升,从2021年51.1%提升至2022年58.6%,其中,理财、货币基金、基金公司及产品隔夜正回购占比分别较2021年提升2.2、1.5、2.9个百分点至6.1%、8.6%、20.3%。

2. 同业存单市场

(1)利率走势

2022年,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走势与短期资金利率趋同,同比下行显著。以股份行1年期存单发行利率为例,一季度相对稳定,在2.57%附近窄幅震荡,3月末达到高点2.64%;4月至8月整体呈下行态势,最低点在8月初下探到1.85%;9至10月,中枢反弹至2%左右;11月开始,供需两端共振、叠加市场企稳预期,推升存单利率快速上行,从2.05%附近上行近70BP至2.75%,与1年期MLF利率持平。

(2)交易情况

2022年同业存单发行总量20.4万亿元,较2021年减少1.3万亿元,降幅6%;净融资规模1656亿元,较2021年减少2.61万亿元,主要受疫情影响,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偏弱导致银行体系资金相对富裕,主动负债需求减弱。

从期限结构看,同业存单发行以1年期为主,发行占比50%,较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主要由国有大行发行拉动;其次为3个月、6个月期限品种,分别占比16%、15%,较上年分别下降7个百分点、提升1个百分点。

从投资者行为看,同业存单投资者以非法人类机构(主要是广义基金和理财)及存款类金融机构为主,两者相加占比近九成。具体来看,2022年资金利率明显转松,存单与货基利差走阔,广义基金对存单的配置需求增强,占比一度升至59.4%,而商业银行持仓占比有所下滑;进入第四季度后,广义基金和理财面临“赎回潮”压力,挤出部分同业存单需求,配置力量回流至银行表内,此外,年末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降温,境外机构配置力量也逐步入场,增持存单。品种结构上,存款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境外机构偏好中长期限品种,9个月及1年期品种配置占比超6成;货币基金、理财受期限监管要求的约束,偏好6个月以内的短期限品种。

二、货币市场运行特点

(一)跨市场协调配合,央行货币政策实现多重目标下的平衡

2022年以来,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多变化,特别是美联储激进加息,中美利率出现倒挂,如何平衡好“支持国内实体经济复苏”和“保持国际收支稳定”,成为货币政策实施的重点。

从过往情况看,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容易对新兴市场的货币条件造成连锁反应,新兴市场或不得不在本国经济尚未复苏情况下,被动收紧本国货币政策。在前几轮美联储加息过程中,中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如2018年,伴随美联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而国内经济出现明显压力,为平衡好汇率与利率,货币政策工具主要以结构型、数量型工具为主,全年开展4次降准,未开展降息等价格型工具操作。

而从2022年情况来看,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在于,在面临美联储历史上最激进加息节奏的情况下,我国在货币政策方面依然坚持“以我为主”。各项货币政策、各子市场互相协调配合,有效确保了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运行平衡,较好平衡了“利率”和“汇率”这一组变量。

具体看:一是在年初,我国净出口维持高速增长,对国际收支有较强支撑,在此背景下及时下调政策利率,通过“政策前置”,确保较宽松的货币环境能有效向实体经济传导。二是在4-5月,面对年内人民币汇率第一波较大的贬值压力,一方面,在货币政策上,运用降准等数量型工具;另一方面,由于经常项目顺差仍然较大,在汇率调控上保持相对克制,仅调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为后续汇率调控留足政策空间。三是在8月,央行意外宣布降低MLF利率,这次降息时点处在9月和11月美联储连续两次加息75BP之前,通过“时间差”,在进一步保持货币市场低利率的同时,避免国际收支出现更大波动。四是在9月,与5月不同,面对汇率波动及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的变化,央行加大汇率调控,9月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并将外汇远期购汇风险准备金率由0%上调至20%,10月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有效遏制了汇率的单边贬值;同时,货币条件由于已前置放松,货币市场总体保持平稳。

从效果看,货币市场运行总体没有受到外汇市场太多的扰动,特别是在汇率出现贬值的阶段,货币市场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与货币政策在利率和汇率两端的平衡性、精准性、有效性摆布是分不开的。与此同时,外汇市场中,虽然人民币对美元有所贬值,但对一篮子货币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年末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98.94,与2021年基本持平。

(二)资金利率低位运行,推动实体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货币市场平均利率为历年最低,金融机构负债端压力缓解。2022年货币市场很明显的特点在于,虽然资金利率的年内最低点不是历史最低、波动区间也不大,但全年平均利率水平是历年最低的。从DR007看,全年平均利率在1.75%左右,较2021年的2.16%有40BP左右下行,也是历史上首次DR007平均利率低于2%;从1Y国股存单利率看,全年平均利率在2.3%左右,较2021年的2.83%有50BP的下行,同样是历史上首次低于2.5%。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数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上的平均融资成本能有效降低到2.5%以下,从而充分降低金融机构负债端压力,为资产端支持实体经济释放更大空间。

货币市场利率变化节奏与实体经济同步,体现金融对实体经济修复的支持。全年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呈现先下后上的走势,资金利率的最低点出现在8月,DR007月平均利率仅1.42%,是历史上最低的单月水平,而此时正好是实体经济最困难的阶段。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2022年下半年以来,信贷相关数据存在较大压力;同时从经济数据也可以看出,地产投资数据下滑,出口数据逐步由正转负,都反映出基本面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货币市场以更低利率,特别是在节奏上与实体经济变化高度吻合,能对实体经济形成较好的“托底”作用。

货币市场低利率向实体经济有效传导,实体融资成本下行明显。近年来,货币政策在利率并轨上做了诸多改革,通过打造利率体系,使政策利率能更好地向实体经济传导。一是从债券市场看,宽松的货币市场环境使得以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发展较快,全年企业信用债发行规模达到12.3万亿元,基本保持与2021年持平的较高规模水平;从企业融资成本看,3年AAA、AA+信用债平均利率仅为2.86%和3.03%,为历史新低。二是从贷款市场看,货币市场低利率对银行负债成本有很强的牵引作用,同时通过存款自律机制调整等,银行负债端利率下降最终带动贷款利率明显下降;截至9月末,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0.57个百分点至4.0%,达到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

(三)流动性高效传导,资金链条更为顺畅

政策利率向资金利率传导高效。货币市场DR007以OMO 7天利率作为“锚”,整体波动能体现政策意图传导。一是从运行区间看,DR007全年离政策利率走廊上下沿均较远。此前,2020年疫情期间,曾出现资金利率接近利率走廊下限,并需要对利率走廊进行调整的情况;2021年春节前,由于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DR007一度向上刺破利率走廊上限。这些背后,是央行货币政策架构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过程中,市场应对不及时所形成的摩擦。从2022年看,DR007相对平稳,即使在预期外的降息后,市场反应总体理性,资金利率与央行合意利率保持同步。二是从政策意图传导看,DR007能较好体现政策方向。其中,一季度DR007与政策利率基本持平;进入二季度后,伴随基本面承压叠加信用环境恶化,政策上需要更为宽松的货币环境,DR007开始朝低于政策利率方向明显下行。但在此过程中,央行通过对OMO投放量的精准引导,向市场传递更丰富的信号,使得DR007未出现2020年和2021年的极端低位的情况。三是从极端事件看,资金面在市场出现摩擦时,能较好将政策呵护传导至全市场。11月中旬以来,理财赎回引发了资金面阶段性收紧,央行及时加大公开市场投放,资金面较快恢复平稳。

短端利率向长端利率传导高效。回购市场最先受到政策传导,而存单存款市场会同时受到政策传导和市场预期的影响。从回购市场看(隔夜与7天),2022年虽然隔夜资金利率多次探底,但最低始终在1.0%附近,体现出市场在隔夜加杠杆过程中仍保持相对理性。从存单市场看(3M与1Y),11月以前,3M存单利率与DR007保持在相对较窄区间;11月以后,3M存单利率上行相对较快,与短端利率出现分化,主要受到理财赎回后存单抛售、叠加市场预期的影响。而1年存单利率在年底回到了1Y MLF利率附近,体现出市场对货币政策逐步向常态化回归的预期。总体上,各期限的存单利率既体现了市场的预期,也能先于货币政策利率,提前向政策利率本身回归,体现出市场在预期反馈、中性利率回归上的有效性。

银行向非银传导高效。近年来,大行向非银直接融出比例增加,资金传导链条缩短,流动性分层情况有明显好转。从R007和DR007看,2022年两者运行总体贴近,未出现明显分层,其中R007和DR007的利差最大值在80BP左右,明显低于2021年的最大值175BP;即使在理财集中赎回的11月,两者利差也控制在50BP以内,体现了资金利率在传导过程中的耗损降低,有效性明显提高。

三、2023年货币政策及货币市场展望

从基本面看,2023年经济复苏的整体节奏可能加快,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伴随疫情政策的全面放开,前期受到明显压制的消费等变量将发挥更多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出口受到海外商品消费减弱、境外总需求下降的影响;地产虽有各类纾困政策兜底,但从政策端到销售端施工端、最后到投资端,政策传导仍需要较长时间。

从政策面看,货币政策将更好支撑实体经济复苏,在基本面恢复后或逐步向常态化回归。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由“灵活适度”转变为“精准有力”。预计在基本面相对较弱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仍将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工具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一方面,结构型工具仍然有较多空间,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准有力”相呼应,精准实现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领域更大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从而能更好刺激实体企业恢复,并有效促进房地产刚性需求释放。伴随实体经济的不断修复,在通胀压力开始显现的时候,不排除央行货币政策会有边际收敛的可能。

总的来看,2023年在央行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之下,货币市场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合理充裕,资金利率中枢或存在小幅上行的可能。一方面,在基本面仍然十分疲弱的情况下,资金面总体保持平稳,后续伴随总需求恢复,资金利率将逐步向政策利率回归;另一方面,市场预期或先行一步,与回购市场相比,存单利率或保持较高的期限利差,后续随着短端利率向政策利率回归,期限利差也将随之收敛。

作者:钱倩、黄晟达、王燕、朱思玥,上海银行金融市场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实体经济 金融机构

专题新闻
  • 消费税征税范围是什么(详解消费税的征税对象)
  • 农行理财产品会损失本金吗?理财会不会把本金亏完?
  • 中国股市开始于哪一年?股市最早出于哪个国家?
  • 车险险种怎么选?家用汽车保险怎么买划算?
  • 虽说万物皆可盘 但盘得住时光的才是王牌
  • 霍尔果斯:冯小刚等明星资本大撤离
最近更新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