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需偏弱叠加供应扰动,出口降幅持续扩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2月出口同比增速虽略好于市场预期,但仍处于偏低水平。主因在于海外需求的持续收缩,此外国内供给方面,12月处于国内疫情放开后的第一轮冲高阶段,出口企业的劳动力供给及物流运输均受到一定冲击,这拖累了出口品的生产运输。多项高频数据也印证了本月外需偏弱及国内生产活动的放缓。
具体而言,本月出口结构表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多数下降。发达经济体衰退预期的增强带动其进口需求的下行,也间接对新兴经济体的进口形成一定拖累,加大我国出口压力。
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有所好转,但整体改善有限。
三是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延续回落。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通用机械设备回落明显,后者降幅的扩张表明海外工业生产活跃度的降低。
四是地产后周期相关产品同比低位徘徊。海外房地产的降温对后周期产业链相关产品的拖累在本月仍然存在。
进口需求仍受疫情压制。
12月进口降幅有所收窄,小幅高于市场一致预期。一方面高基数效应有所削弱,另一方面,12月疫情扰动下的偏弱内需及较低预期压制进口同比增速。主要进口商品来看,进口数量方面,未锻轧铜及铜材、原油、铜矿砂及其精矿等商品的进口数量的同比增速均小于11月,国内生产因疫情短期扰动,对相关原材料的进口需求走弱;大豆进口数量同比增速回升明显。结合进口金额同比来看,12月原油进口金额同比回落幅度大于进口数量,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背景下,价格因素对原油进口总额形成拖累。
出口难有亮眼表现,期待内需逐级修复。
12月贸易数据体现内外需求均处于低位水平,也反映了疫情对于国内出口企业供应运输的扰动。随供给端所受干扰减弱,短期出口或有些许回暖,但长期而言,考虑到全球经济下行,2023年外需继续拖累出口的确定性较强,全年出口难有较好表现。进口方面,虽然因疫情政策优化,国内新冠感染人数在本月迅速冲向高峰值,对内需构成较强冲击,但结合国内疫情达峰速度及最新居民出行相关高频数据来看,上述影响是短期的而非持续的,随疫情达峰后国内需求逐步释放,未来进口增速降幅或将持续收窄。外需弱势、出口下行意味着国内经济的修复主要是依赖内需的恢复和扩大,此前多项会议已对此定调。政策方面加快推动内需改善及预期修复的必要性增强,预计短期内消费及地产方面的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增加。
风险提示:
1. 国内疫情不确定性。2. 海外经济承压。
作者:
尤春野 执业资格证书编号 S1190522030002
2023.1.13
*风险揭示:尊敬的投资者,我们郑重提醒您理性看待市场,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包赚不赔的投资,投资者应理解并始终牢记“买者自负”的原则与“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投资准则,防止不顾一切、盲目投资的非理性行为。理性管理个人财富,安全第一。
*免责声明:文中内容不代表投资建议,并不构成对任何股票的购买、抛售或持有的邀约或意图。再次提示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关键词:
原油进口
数据来看
只涨不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