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上海富豪郭广昌:花45亿买“酒”,4个月豪赚60亿,今身价8064亿
2023-01-26 13:40:47来源: 绣虎读书
文|浮渔说娱

编辑|浮渔说娱

2017年,郭广昌花费66亿买下“青岛啤酒”17%的股份,成为青岛第二大股东。

对此郭广昌给出的理由单单是因为“喜欢喝酒”。


(相关资料图)

然而到了2020年,郭广昌再次出手,花费45.3亿,买下“舍得酒业”70%的股份。

这次郭广昌给出的理由是:“相较于啤酒,我更喜欢喝白酒。”

郭广昌这么大张旗鼓地买下酒厂,难道单单只是因为喜欢这么简单吗?

如果两年过去了,郭广昌的这些酒厂到底回本了吗?

1、

1967年,郭广昌出生在浙江东阳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当地的石匠,母亲是一名菜农。

说来也是郭广昌生不逢时,在10岁之前,他愣是没有上过一天学,稍微大些之后便开始与母亲一起下地干活。

但好在东阳这个地方自古以来便学风浓郁、重视教育,素来有“兴学重教、勤耕苦读”的传统。

当地人在做农事之余,也经常会有老先生教人识字。

郭广昌的启蒙教育,就是在这种半工半读的时光中完成的。

一直到1977年,郭广昌终于得以重返学校。

郭广昌非常珍惜这次的机会,在学校学习非常刻苦,还没有毕业就被保送到当地的一所师专学校。

在这个年代,由于高考录取率极低,所以很多学生初中毕业之后,压根就不会选择读高中,反而选择进入职高学一门技术。

其中,师专无疑是最吃香的学校。

在这个尊师重道的年代,哪怕只是师专没毕业的学生,走到哪里都可以昂首挺胸、受人尊敬。

但这却并非郭广昌想要的生活,他还是想要前往国内最顶级的象牙塔看一眼。

在得到父母的同意之后,郭广昌放弃上师专的机会,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重点中学——东阳中学。

这所学校在1955年的时候,还曾被评为“国家重点中学”。

郭广昌能够考入这所学校,其实力毋庸置疑。

而郭广昌的学霸逆袭之路,也才刚刚开始而已。

1985年,郭广昌从东阳中学毕业,并在这一年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大名校之一的复旦大学,就读于哲学专业。

说来也是郭广昌时来运转。

1985年,参加高考人数176万,但录取人数却足足有62万,高达35%的录取率,是恢复高考之后的17年里,录取率最高的一年。

这个记录一直到1994年才被打破

当然,这依旧无法掩盖郭广昌的真才实学。

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的这段经历,才是郭广昌整整能够在日后腾飞的关键。

2、

1985年,郭广昌独自乘坐火车满怀希望来到上海,脑海中全是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的向往。

但是当他真正读了一年哲学之后,这种向往却变成了一种失望。

郭广昌说:“哲学属于那种学完就跟没学一样的学科。”

但在哲学系的这一年里,郭广昌怎么可能什么都没学,只是哲学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已。

也正是在这种影响下,郭广昌生出一种“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想法。

到了1986年,随着“下海潮”地进行,郭广昌决心亲眼去看看北京这股风潮带来的变化。

他拿着母亲赞助的200元,买了一辆单车,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骑到北京。

在亲自领略了“下海潮”带来的变化之后,又原路返回。

整个过程,持续了整整20天。

但也正是这次的单车北上之旅,让郭广昌彻底在复旦大学里扬了名,收获了无数学弟学妹的崇拜。

其中就包括郭广昌日后的得力干将梁信军、汪群斌、范伟。

梁信军三人比郭广昌小一届,就读于复旦大学遗传工程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三人还是郭广昌的浙江老乡。

不过此时的郭广昌还不认识三人。

到了1988年,海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学子远赴海南发展。

郭广昌再次骑上自行车南下,亲自去领略各行各业出现的新变化。

到了1989年,正式毕业的郭广昌因为实践能力强,被复旦留校担任老师。

也正是这一年,郭广昌认识了刚刚考入复旦计算机系的谈剑。

谈剑的爷爷谈家桢,是此时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院院长,还是国内现代遗传科学的奠基人。

在1989年这年,谈家桢老先生曾鼓励家乡浙江的学子报考生命领域,甚至还拿出自己的积蓄成立基金。

或许也正是因为同为浙江老乡的原因,郭广昌时常去拜访谈家桢院长。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郭广昌先后认识了谈剑、以及遗传工程专业的梁信军。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郭广昌的个人魅力太大。

谈剑则在这个过程中对郭广昌暗生情愫,一来二去两人发展成为了情侣。

而梁信军也受到郭广昌的影响,也选择了留校担任老师,之后两人还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

只能说,有些人天生就是主角。

时间转眼到了1992年,此时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各地号召知识分子“下海”,以实业为各地创造财富。

以陈东升、冯仑、俞敏洪等人为首的“92派”,正式登上商业舞台。

郭广昌、梁信军也受到鼓舞,两人一合计,拍板决定共同辞职创业。

两人将自己这些年积攒的工资全部拿出来,又向别人借了一笔钱,最终凑足3.8万成立了“广信科技”。

公司名字的由来,其实就是郭广昌、梁信军各取自己名字一个字组合而成。

别看“广信科技”带着科技两字,但其实并不是技术公司,反而从事的是以市场调研为主的咨询服务行业。

不过这个时候,市场调研的概念在国内还不流行,许多企业别说用了,就是听都没有听过。

没办法,郭广昌只能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在上海挨家挨户拉客户。

这才维持住“广信”最开始的生存。

到了1993年,上海浦东正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元祖食品准备进军上海,主动找到郭广昌的“广信”,咨询公司的发展规划方案。

郭广昌、梁信军两人正是凭借这一单生意,成功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元祖食品主动上门,看上去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这其实也是必然的结果。

此时国内市场调研并不流行,在上海从事这个行业的也仅仅“广信”一家。

如果仅此而已,也不足以让元祖食品主动上门,毕竟没有能力的策划,那还不如没有。

但郭广昌、梁信军在过去的一年里,凭借上门推销拉订单的方式,在上海业内成功打响了名头。

这让元祖食品看到了郭广昌、梁信军的实力,这才放心将策划的重任交给两人。

只能说没有人是随随便便成功的。

每一个看似“运气”的背后,也离开过去的积累和努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才是郭广昌总能抓到机会的真正原因。

而积攒到第一笔财富的郭广昌,发展也正式迈入快车道。

3、

1993年,有了100万进账的郭广昌、梁信军,顺势开始对“广信”进行扩张。

两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从自己身边的人找起。

郭广昌拉来了自己的女友谈剑。

而梁信军则是找来自己的同班同学汪群斌、范伟。

此时创业团队已经扩张到五个人,公司再以“广信”为名就有些不合适了。

经过一番商讨之后,公司正式更名为“复星”。

郭广昌身上包含年轻人的活力与学者的稳重,富有哲学思维模式的他既善于思考,也拥有极强的实践能力,这些都让郭广昌成为“复星”当仁不让的话事人。

梁信军拥有远超常人的战略意识,是“复星”的二当家,负责远程指挥。

汪群斌为人务实、踏实,是“复星”第一线的主要负责人。

范伟是个一心只想搞科研的学者,是“复星”最重要的技术保障。

而唯一在上海出生的谈剑,则负责“复星”内部事宜。

至此,“复星五剑客”正式集结,这也预示着“复星”正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同年6月,在五人的通力合作下,“复星”正式开始转型,迈入房地产、医药行业。

转行房地产,主要是因为郭广昌、梁信军在做市场调研的时候,发现上海许多专门为留学生设计的楼盘卖不出去,两人便低价将这批楼盘买下来。

而两人既当过老师,又背靠复旦大学同学会这个人脉,人容易就结识到一些留学生,并通过这种方式精准推销。

这一进一出,其中的利润比两人过去一年挣的钱都多。

而之所以转型医药行业,则是有两个原因。

一是五人中梁信军、汪群斌、范伟都是遗传工程毕业的高材生,尤其是范伟更是一心搞科研,足以支撑“复星”在医药行业的发展。

二是刚刚大学毕业的谈剑,从家中偷出户口本,已经与郭广昌正式结婚。

而谈剑的爷爷谈家桢作为遗传学领域的专家,此时即便再反对,看在孙女谈剑的面子上,也会对“复星”提供一些理论帮助。

甚至单单是凭借这个名头,就能够为“复星”招揽到许多优秀的人才。

这个时候,其实“复星”内部也有人动摇过。

房地产行业累积财富的速度太快了,反观医药行业则一直入不敷出,甚至上百万投入进去之后,都看不到一个水花。

不少人就提议,干脆放弃医药行业,专心房地产,还能尽早抢占市场,说不定日后也能成为地产大亨。

但无论是郭广昌还是梁信军,都拒绝了这个提议。

无论是最初的“广信”,还是如今的“复星”,两人在创立公司最初就是为了通过实业来为当地制造财富。

眼下他们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技术有技术,所差的不过只是时间而已。

在这个时候放弃,郭广昌、梁信军不甘心,也不愿意。

两人联手力排众议,坚持“复星”在医药领域的研究,绝不动摇。

眼见着话事人、二当家都发声了,其他人就算在有异议也只能埋在心底。

事实证明,两人的坚持还是有意义的。

在1995年,由“复星”研发的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正式通过批准,进入市场。

单单是这一个项目,就为“复星”带来整整一个亿。

后来王老板所说的“小目标”,其实郭广昌在1995年就已经完成了。

而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为“复星”带来的,远远不只是挣多少钱这么简单。

凭借着该试剂,“复星”也成为上海第一家获批高科技企业称号的民营公司。

这不但让复星一跃成为上海医药行业内的翘楚。

更为“复星”带来巨大的声望,许多后来医药专业的高校学子,都是冲着这个声望才加入“复星”。

这为“复星”带来远远不但的研究专业人才、已经高学历管理人才。

正是因此,“复星医药”即便是到现在,也依旧是“复星集团”的支柱产业之一。

如果光凭借房地产行业与医药行业的相辅相成,那么根本就不会形成日后赫赫有名的“复星系”。

之后发生了一件事情,改变了郭广昌的公司经营理念,也改变了“复星”的命运。

4、

1998年,房地产行业面临巨大的改动,这也预示着属于商品房的时代要来临。

“复星”本来就涉足房地产行业,自然也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

但房地产现在普遍都采用“跑马圈地”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最大程度抢占市场份额,最大的弊端就是需要庞大的资金。

而资金,恰恰是郭广昌与“复星”最欠缺的东西。

如果说在什么项目最费钱,那么搞科研绝对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生物医学相关的科研,那更是出了名的费钱又费时间。

湖南首富徐航,当年就是因为搞医学研究没有钱了,才被迫转行去做房地产的。

徐航及其合伙人,那好歹都是医学硕士毕业,这底子摆在这都差点坚持不下去,更何况郭广昌他们。

郭广昌如果想要在医药行业站稳脚跟的话,只能以庞大的资金来砸,以时间与资金来磨平研究能力上的差距。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复星”即便刚刚入账一个亿,却依看上去很缺钱。

想要快速拿到资金,郭广昌只有两个选择:贷款、融资。

贷款必然不必多说,以此时郭广昌的资产来看,贷款所获得的资金也不会太多,而且流程比较麻烦。

融资通常也分为两种方式,其中第一种就是拉投资人入股,算是公司的股东。

其实以“复星”的潜力与产值来说,也不用担心没有投资人入股,只是郭广昌等人却觉得这种方式有些亏,迟迟不愿意接受这种方式。

既然大家都不同意,那么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上市融资。

“复星医药”不管是已经情况,还是公司潜力,都已经达到了上市的标准。

上市这种选择,只比拉人入股稍微好一些,如果不是实在没钱,郭广昌也不想用这种方式。

但现在没有办法,五人聚在一起商量一番之后。

还是决定在1998年,让“复星医药”在上海上市,一次性募集到3.5亿的资金。

资金到手之后,“复星”终于可以扩张房地产行业了。

但这个时候,郭广昌却有了别的想法。

郭广昌明白,“复星医药”之所以会选择上市,那只是单纯的因为缺钱了,不代表公司经营情况就不好。

甚至郭广昌有信心,如果给他时间的话这3.5亿很容易就挣到了。

而之所以会有人愿意投“复星医药”这个企业,也正是因为看中“复星医药”的前景,相信投资的钱很快就会赚回来。

郭广昌突然意识到,那股市中是不是也有与“复星医药”相同处境的公司,是不是也可以靠投资来转到一笔不菲的营收呢?

想明白一切的郭广昌,立刻将想法告知同伴们,同伴们听后也认为这个方法可行。

于是从2003年开始,郭广昌就谋划了好几场以小博大的投资“表演”,为同行上了生动的一课。

2005年“招商矿业”上市之际,身为第二大股东“复星”凭此一举赚了10倍。

到了2007年,郭广昌又凭借“海翔药业”,让3000万翻到了3.6亿。

可以说郭广昌正是凭借投资一举打造了“复星系”。

到如今,“复星系”直接控股、参股35家上市公司,直接市值高达1804.74亿。

根据郭广昌最新的财务报表,“复星”一年就能入账1366亿,总市值已经高达8064亿。

郭广昌个人540亿,位居全球富豪榜328位。

但这么都投资中,郭广昌就都是为了挣钱吗?其实也不然。

郭广昌自己所言,自己非常喜欢喝酒,所以在2017年的时候,他曾以66亿买下“青岛啤酒”17%的股份,成为青岛第二大股东。

到了2020年的时候,郭广昌更是以45.3亿,买下“舍得酒业”70%的股份。

郭广昌的理由是:“相较于啤酒,我更喜欢喝白酒。”

因为喜欢喝酒直接买下酒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郭广昌也算是一个大酒徒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随着白酒行业突然高涨,“舍得酒业”水涨船高突然转亏为盈,郭广昌凭此一举狂赚60亿。

回头在看郭广昌的举动,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48小时与我联系删除。

关键词: 复星医药 复旦大学 房地产行业

专题新闻
  • 消费税征税范围是什么(详解消费税的征税对象)
  • 农行理财产品会损失本金吗?理财会不会把本金亏完?
  • 中国股市开始于哪一年?股市最早出于哪个国家?
  • 车险险种怎么选?家用汽车保险怎么买划算?
  • 虽说万物皆可盘 但盘得住时光的才是王牌
  • 霍尔果斯:冯小刚等明星资本大撤离
最近更新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