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焦点新闻 > 正文
大湾区首个优质生活圈示范区落地番禺 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出炉
2021-09-01 13:46:20来源: 南方都市报

近日,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番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将在广州市番禺区布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广州样板”,吸引更多港澳同胞到示范区生活、工作、旅游,为港澳居民到内地发展提供新空间、创造新机遇。

根据《方案》,示范区将以番禺祈福新邨全域为核心向外辐射,整体规划占地面积约14.5平方千米,空间上打造形成“一区两基地两组团”的“122”总体功能布局。其中,“一区”是宜居社区核心区,“两基地”分别是健康医疗合作基地、文化教育交流基地,“两组团”分别是特色产业组团、休闲旅游组团。

到2030年示范区各方面功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生态环境优美、交通设施畅通、服务便捷高效、产业生态完善、居民生活富裕、社区智慧智能、文化多元融合的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示范区全面建成,形成一个境外居民比例达到30%左右的一流融合型国际化社区。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表示,改革开放40余年,粤港澳三地合作已由过去的产业分工演变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需要大湾区港澳居民能够“进得来、干得好、留得下、融得入”,需要全方位推动社会融合发展。在粤港澳三地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大湾区内许多地市都在探索如何支持港澳居民到内地创业就业、置居生活。《方案》涉及教育、医疗、旅游等各方面,围绕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建设进行全方位探索。

1

为何是番禺?具备建设国际化社区的深厚基础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许多市、区都在探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比如,早在2015年,《广州南沙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5)》已提出建设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示范区。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中,更是明确要以高标准推进广州南沙城市规划建设等措施打造优质生活圈。

不过,在建设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方面,番禺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是与香港文化同根同源。番禺区是有名的侨乡,据不完全统计,番禺籍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约100万人,与番禺联系紧密的港澳、海外侨团共104个。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港澳同胞来到内地投资,番禺是目的地之一。比如,1991年,祈福集团董事长彭磷基回到祖籍番禺创建祈福新邨。

祈福新邨是番禺建设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第二大优势。“作为起步较早的国际化社区,祈福新邨具备良好的前期探索的基础。”毛艳华分析表示,在基础设施、建筑风格上而言,祈福新邨偏向港式。其次,近30年来,祈福新邨吸引了大量港澳居民到番禺置业定居,港澳居民在此已形成居住习惯。祈福新邨社区内配置了完备的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服务设施,比如在教育方面有祈福英语实验学校,医疗方面有全国首家国际JCI认证的国家三甲综合医院祈福医院以及大型商业综合体等。“祈福新邨内很多公共服务的标准、质量基本上已与港澳接轨,否则也不可能有这么多港澳居民定居在这里。”毛艳华说。

从区域交流的角度来看,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开通,全面贯通了因高铁形成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走廊”。番禺区作为广州南站所在地,具有无可比拟的交通区位优势,能够促进粤港澳三地宜居宜业宜游的交流合作。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促进大湾区民心相通和融合发展。”在毛艳华看来,国际典型湾区都有共同的特质,即宜居宜业宜游以及居民对所在湾区的共同家园的认同,比如,东京湾区里的居民都会认为自己是东京都民,这就是融合发展的优质生活圈的案例。番禺在上述方面积累了相应的基础,因此,在番禺建设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能够促进《规划纲要》更好地落地。

2

如何打造?核心在于宜居社区的建设

《方案》围绕建设国际化社区服务体系、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共融成长、助推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发展高水平医疗服务、打造国际化旅游休闲目的地、推动穗港澳多元文化融合、构建幸福平安国际社区七大方面明确了共25项重点任务。

毛艳华表示,《方案》的核心在于宜居社区的建设。“《规划纲要》实施两年多以来,在产业功能合作平台方面做了很多,像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也建了很多,但要真正打造一个优质生活圈示范区,首先要解决居住问题,打造一个宜居的样板社区。”

毛艳华强调,宜居社区的打造需要加强现代化治理,能够为港澳同胞提供与港澳地区相当的便利生活环境、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等,这都是优质生活圈示范区首先要落实的内容。

宜业方面,《方案》提出,聚焦拓宽就业创业空间,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共融成长,包括大力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持续扩大港澳来穗青年实习规模、探索职业资格认可等5项重点任务;同时,聚焦特色产业培育,以建设大湾区钻石珠宝产业基地和消费中心、积极引进港澳优质专业服务业、鼓励发展商贸会展经济等3项重点任务,为港澳居民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

毛艳华建议,可以在产业园区进行新业态的布局规划,比如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文化创意相结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同时,还应当重视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基建的投入,打造一个智慧社区。

不过,毛艳华也建议,番禺应当首先完善交通网络与出行配套。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在番禺居住的港澳居民就业空间也将相应扩大。比如,在东京湾区有“一小时通勤”,即上班路程时长在1小时以内都可以接受。1小时内能到的范围越大,居民的就业空间相应扩大。

对此,《方案》提到,增加示范区至珠三角各城市以及皇岗、深圳湾、机场等通关口岸的外线巴士数量及开车频次,进一步衔接好口岸接驳车运营时间与口岸开放时间;争取放宽长居示范区的港澳居民申领粤港、粤澳车牌的条件等。

3

如何建设一流融合型国际化社区?结合国情,可借鉴参考国际标准

《方案》提到,到2030年示范区将形成一个一流融合型国际化社区。不过,放眼全国,针对港澳居民或外籍人士设计建设的国际化社区较少,而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无论是产业国际化,还是生活居住国际化,或多元文化的共享共荣等方面都要同步探索,全面推进。

在毛艳华看来,在粤港澳大湾区选择示范点建设一流融合型国际化社区非常有必要,因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社会、文化、治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大部分社区都是以内地居民的生活习性为基础建设的,港澳人士或外籍人士在生活居住当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建设国际化社区,可以为来内地工作就业的港澳居民或外籍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社会生活居住环境,减少融入大湾区的障碍。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示范区的建设需要多摸索。“优质生活圈示范区的建设,对标不一定有,但标准可以借鉴。”毛艳华表示,因为文化的差异,在国际上很难找到能够对标的社区。另一方面,国际化社区在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公共标准,而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提供的服务质量既要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也要满足港澳居民和外籍居民的需求,这其中涉及多方面的规则标准的对接。

比如,《方案》提到,就业方面,探索职业资格认可。探索建筑等专业服务业港澳人才备案制,破除三地由于行业标准不同带来的监管藩篱。科学设定港澳专业人士资格认定细则,精准、适度设置具体执业资格考核评定的门槛和条件,分步骤放宽相关专业人士执业资格门槛。参照医师准入标准,引进优秀的境外护士、技师等其他医务人员进行短期执业等。

在医疗服务方面,支持引进港澳优质医疗卫生机构。争取在示范区内试点实行港澳医疗服务提供者开设门诊部或医生工作室,简化办理执业登记手续,参照港澳标准,自由选择规模,不受内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限制等。

“设施便利、生态优美、不同文化之间能够相互包容等都是优质社区的共性。”毛艳华还建议,可以参考国际认可的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国情、文化对优质生活圈示范区进行建设。

4

《方案》如何落实?将示范区建设与广州发展结合起来

《方案》还提出,到2023年,示范区境外居民比例达到20%左右;到2030年,示范区境外居民比例达到30%左右。示范区建设以祈福新邨全域为核心向外辐射,整体规划占地面积约14.5平方千米。当前,祈福新邨常住人口约20万,集聚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居民,其中港澳居民约3万人。

“从祈福新邨这个区域来看,境外居民人数要达到4万人不会太难,但需要政府下一定的功夫。”毛艳华表示,《方案》提出了多项措施,归根结底是让港澳居民和外籍居民能够“进得来、干得好、留得下、融得入”。因此,首先可以通过产业国际化吸引带动港澳人才和外籍人才“进来”。

不过,由于优质生活圈示范区建设涉及了大量的规则对接、体制衔接问题,仅从广州层面难以解决。因此,在《方案》当中,“争取”“探索”等字样时常出现。

毛艳华建议,优质生活圈示范区的建设应该纳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发展框架下解决,从粤港大湾区发展规划战略层面考虑,因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示范区也是《规划纲要》的重要任务之一。其次,国际化社区的建设需要提供软性服务,地方政府和社区应当树立“服务者”意识,切实为港澳居民和外籍居民解决民生问题,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毛艳华还提到,广州应当从市级层面将优质生活圈示范区的建设与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国际化结合起来,比如在广州科学城,有许多外籍人士在那里工作,广州可以向他们推荐优质生活圈示范区,“要把优质生活圈示范区的建设和南沙自贸试验区片区、生物岛等其他功能区的开发联动起来,即这种优质社区的建设要跟整个广州的产业国际化、城市国际化发展联动起来,让更多国际化人才可以在广州工作,在优质生活圈示范区居住,这也是适合我国发展国际化社区的模式之一。”

番禺和社区可以尽快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园区的规划建设、房地产开发以及力所能及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比如,祈福新邨物业管理方面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智能化水平,比如打造完善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推广“互联网+物业”管理模式,无论是咨询、报修、反馈,住户轻点手机即可完成多方面的服务诉求。

“甚至广州从市级层面也可以给番禺、社区提供授权,推动他们在服务业国际化方面能够更好更快地落地。”毛艳华说。

关键词: 大湾区 优质生活圈示范区 建设方案 新机遇

专题新闻
  • 河南最大扶贫搬迁社区飘起幸福“年味儿”
  • 虽说万物皆可盘 但盘得住时光的才是王牌
  • 霍尔果斯:冯小刚等明星资本大撤离
  • 开心麻花电影频出
  • 男频IP为何“武不动乾坤,斗不破苍穹”
  • 《铁血战士》北美市场票房跳水 又玩坏一个大IP?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