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成都外贸强劲复苏 实现首季开门红展示活力
2021-05-13 11:04:31来源: 国际商报

1742.4亿元,同比增长25.7%,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88.6%。这是成都亮出的一季度外贸进出口的“成绩单”。在这份成绩单中出口达到963.1亿元,增长40.3%,进口779.3亿元,增长11.3%。这些数据进一步表明了成都在四川全省外贸运行中处于“领头羊”地位,发挥着“主干”引领作用。成都的外贸进出口在因疫情沉寂后,展现了蓬勃的活力,实现了“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首季开门红。

外贸强劲复苏 亮点精彩呈现

“2021年以来,公司延续了对外出口稳中向好的态势。其中,来自美国的订单数量增加较快,截至4月20日客户下单的数量已经达到2020年全年的50%。”成都子午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易东表示。

今年以来,在国内疫情趋于稳定、政策加码赋能等有利因素的促进下,成都外贸进出口展现出了强劲的复苏发展势头,特点亮点集中呈现。

重点外贸企业在稳外贸中发挥了主心骨的作用。一季度,成都前50强重点外贸企业进出口额1555.9亿元,增长25.5%,占全市外贸的89.3%。仅英特尔和鸿富锦两家公司进出口合计占全市比重达到了59.1%,拉动全市外贸提高12.7个百分点。从企业类型来看,成都外资企业实现进出口额1365亿元,增长24.7%,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78.3%;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额295.1亿元,增长38.4%,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6.9%。

商品出口结构持续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端延伸。从商品类型来看,机电类为成都外贸主要产品,这也反映出了成都以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一季度,成都机电产品进出口额812.2亿元,增长51.7%,占全市的46.7%。进出口额排名前三的产品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耳机,进出口额分别为271.5亿元、179.6亿元、38.3亿元,分别增长73.5%、102.5%、313.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573.2亿元,增长78.4%,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9.5%。

“西向”国际市场活力持续释放。一季度,欧洲仍为成都最主要进出口市场,同时为成都第一大出口市场,与欧洲进出口额420.8亿元,增长35.6%,占比24.2%;出口额260亿元,增长70.6%,占比27%。美国为成都第一大进口市场,进口额217亿元,增长14.1%,占比27.8%。

此外,成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实现进出口额520.2亿元,增长10.3%,占比29.9%;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实现进出口额553.5亿元,增长9.3%,占比31.8%;与东盟进出口额343.4亿元,增长3.6%,分别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RCEP成员国进出口额的66%、62%,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9.7%。

从贸易方式来看,加工贸易依然是成都主要贸易方式。一季度,成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214.3亿元,增长22.3%,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9.7%。其中,出口额617.5亿元,增长32.1%;进口额596.8亿元,增长13.5%,进出口、出口增速分别较2020年同期提高5.5、23.3个百分点。成都一般贸易进出口额229.1亿元,增长22.8%,占比13.1%。其中,出口额134.1亿元,增长46.4%;进口额95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进出口、出口增速分别较2020年同期提高38.4、76.1个百分点。

高新综保区和航空枢纽成为成都一季度稳外贸的两个重要支点。一季度,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含双流综保园区)进出口额1360.4亿元,增长26.2%,占比78.1%,较2020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成都铁路港综保区、高新西园综保区实际投运,分别实现进出口额10亿元、1130万元。作为主要贸易通道的航空枢纽,一季度,全市通过成都国际空港实现进出口额1294.3亿元,增长23.3%,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74.3%,空运仍为成都外贸的主要运输方式。通过成都陆路口岸实现进出口额103.1亿元,增长61.3%,占比5.9%。通过成都国际铁路港实现进出口额88.3亿元,增长17.1%,占比5.1%。

经历疫情洗礼,去年的成都外贸进出口依然保持逆势增长,今年一季度成都外贸延续增长势头,各项指标持续保持高位增长,外贸运行整体处于稳定向好、健康发展区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成都市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必然结果,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实施外贸提质增效行动,推升国际贸易发展能级的重要成果。

服贸创新突破 优化外贸结构

随着世界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服务贸易成为对外贸易结构优化,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四川服务”影响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和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四川服务贸易“十占其九”的成都,自2018年获批成为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后,聚焦金融、涉外法律、医疗、电信、知识产权等服务业重点领域开放,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创新发展模式,服务贸易实现新突破。

今年一季度,成都市服务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市一季度服务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8亿美元,同比增长2.5%;成都市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6亿美元,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0%,较2020全年提升15个百分点;全市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8537.3万美元,同比增长84.7%;离岸执行金额7173.7万美元,同比增长70.3%。

目前,成都市在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上登记的服务外包企业899家,一季度新增了40家。信息技术外包业务离岸执行额4982.2万美元,占全市离岸执行总额的69.5%;业务流程外包业务离岸执行额166.2万美元,占全市离岸执行总额的2.3%;知识流程外包业务离岸执行额2025.3万美元,占全市离岸执行总额的28.2%。

今年伊始,成都市便将深化服务贸易试点列入今年的商务重点工作,提出要扎实推进试点方案实施,做好人员自由往来、服务自由交付等便利化措施顶层设计和集成优化,争取更多“成都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着力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力争基地数字服务进出口总额增长10%。推进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园区)建设,依托高品质科创空间打造特色鲜明的服务贸易创新产业园。举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成都专场推介会、国际创意设计对接活动,力争招引一批服务贸易领军企业。

基于此,今年以来,成都市在政策保障方面,制定《2021年成都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要点》,完善《成都市服务贸易“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入对接成都海关、省外汇管理局,推进与服务相关的货物跨境流动便利化和资金流动便利化。进一步完善全市服务贸易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通过“一核引领、多区支撑、全域联动”的总体空间布局推动服务贸易功能错位、融合发展,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在具体工作举措方面,成都市积极推动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在《成都市数字贸易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基础上,确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专业载体更加完善的发展目标,聚焦软件服务、数字游戏、数字出版、数字视觉和离岸服务外包等重点领域培育数字贸易持续增长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协同配合对上争取开放事项,积极申办服博会,指导武侯区三国创意园积极开展申报工作,争取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摸索一批适应文化贸易创新发展的模式和经验。

下一步,成都市将探索建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搭建产业载体,按照功能集中、产业集聚的理念,精准聚焦各区(市)县产业发展优势,依托各产业功能区高品质科创空间打造专业化、特色化服务贸易示范基地,通过重点突出、梯度分布的产业布局,推动全市服务贸易联动、融合发展,构建科学集约高效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积极构建“4+4”产业发展体系,优化提升旅游服务、文化服务、运输服务、建设服务四大传统服务贸易,夯实服务贸易发展基础;培育壮大以数字贸易为主的四大新兴服务贸易,深入开展《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发展路径研究》,打造服务贸易发展新优势。

同时,提升服务业发展成效,积极争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园区开放为支撑,建成开放型经济发展引领区,进一步带动促进全域对外开放。以产业转型为抓手,深度融入全球服务业分工体系。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构建科学规范、高效透明的政策促进体系。以环境优化为保障,打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稳定可及的政策环境和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在多重试点的叠加效应下,不断放宽市场准入,深化医疗服务、金融服务、建设服务等重点领域对外开放。认真总结、及时提炼各领域、各行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和试点经验,成熟一批、报送一批,为全国试点工作贡献“成都经验”。

新业态模式支撑 稳住外贸基本盘

成都积极推动货物贸易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二手汽车出口等试点,积极探索市场采购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首发“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定制班列。2020年跨境电商交易额435.8亿元,同比增长115.2%;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出口额50.1亿元,同比增长262%。

今年一季度,成都货物外贸进出口总值1742.4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出口963.1亿元,增长40.3%;进口779.3亿元,增长11.3%。在优秀的外贸成绩单背后,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跨境电商功不可没。

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国家和地方重点扶持和发展的集生产和出口功能为一体的产业集聚体,是培育信息、营销、品牌、质量、技术、标准、服务等出口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实现出口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20年,成都获批首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成都国际商贸城功能区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纺织服装)。

成都国际商贸城功能区是成都金牛区落实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打造的“成渝第一商业门户”,是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区域,是中西部传统商品市场重要集聚区。成都国际商贸城功能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纺织服装)商贸底蕴悠久、产业特色明显、交通优势突出、资源储备丰富、生态本底良好,拥有享誉全国的荷花池市场群和成都国际商贸城等重大商业载体,囊括了产销链完整的服装产业基地,是西部传统内贸商品重要集聚地和内陆城市对外开发新窗口,有良好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前景。

未来,成都国际商贸城功能区将全面推动以纺织服装为主的川造川产商品升级换代,提升基地对外开放能级,力争打造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区域带动力、国际竞争力的“成渝第一商业门户”,依托基地产业集聚优势,借助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全面提升基地对外开放能级,推动基地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成都不断创新外贸发展模式,加快“一核多点多极”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全景发展,打造中西部跨境电商交易中心。今年一季度,成都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103.3亿元,同比增长100%,几近是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幅度的4倍。作为内陆城市,成都靠着深入消费者身边的跨境电商,在跨境电商行业成功“出圈”。

跨境电商的强劲发展势头离不开成都市商务局的谋划布局和深入推进。成都市商务局强化资源中心示范引领效应,推进跨境电商主体协同发展,优化公服平台服务能力,推动跨境电商试点技术创新,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产业生态;拓展双向国际物流,畅通跨境电商国际物流大通道,推动贸易数字化发展,完善跨境电商配套产业布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成都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呈几何级增长,已成为推动区域外贸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

去年9月,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业务在成都正式开展,标志成都已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试点政策全面落地;金融、物流等跨境电商产业要素不断创新,形成特色模式;跨境电商服务资源中心集聚效应初显,产业核心生态中心的集聚和服务效应进一步释放。成都跨境电商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突破性成果,对成都外贸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开放创新引领 赋能高质量发展

“把开放创新作为主动能,以抓投资、强产业、建基地、提能力、优环境为导向,推动对外投资和外贸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成都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也是全力推动成都外贸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成都市商务局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惠企政策,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做强开放型产业生态圈,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为成都乃至四川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办实事优环境,助产惠企稳住基本盘。一是深入落实《成都市促进外资外贸稳定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持续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全市龙头外贸企业预警监测和跟踪服务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作用,广泛引导外贸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信用保险规避风险,落实政策最大效益,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三是统筹各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积极应对疫情,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助力降本增效,支持外贸稳增长、调结构。

聚焦聚力项目招引,增添外贸新增长点。一是依托国家级经开区、综保区、国别合作园区和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开放载体,持续实施招引攻坚行动。精心组织举办2021年外贸系列招商推介活动,精准对接国际国内优势资源,聚焦建链强链补链作用明显的目标企业和外贸综合服务头部企业实施招引。二是进一步吸引高端产业、高能级要素和核心功能向成都汇集,推动适铁适欧适东盟中高端产业集聚成效。三是抢抓RCEP协定、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签署契机,加快国际市场优化布局专题研究,进一步密切与RCEP成员国、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自由贸易往来和双向投资。四是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大力推动“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四川天府新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五是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创新赋能,聚焦5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特别是新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纺织服装),以优势产业为支撑,由国际市场为牵引,助推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

做强开放型产业生态圈,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一是推动“产业+外贸”融合发展,增强外贸发展内生动力和产业黏性,重点聚焦外向度高、产业结合紧密的产业功能区,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标杆示范效应显著的本土品牌外贸企业。二是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汽车制造等成都市主导产业,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积极创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示范区,着力打造出口加工制造基地。三是进一步提升各类开放口岸和平台核心支撑作用,充分发挥航空港和国际铁路港枢纽优势,加快推动成都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和高新西园综保区做强产业支撑,促进“三区四园”聚能成势。

创新驱动提升能级,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一是加快推动中国(成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持续实施“一核多点多极”产业生态全景发展。二是加快完善市场采购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市场采购+N”融合发展模式走深走实,逐步推动试点效应在全市扩大释放。三是充分把握进博会、广交会、东博会等重大展会平台在城市推广、贸易促进以及投资合作等方面机会,并积极探索“优势产业+重点市场”数字展会活动,线上线下引导广大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关键词: 成都 外贸复苏 开门红 订单

专题新闻
  • 苹果8价格现在是多少?苹果8p为什么被称为机皇?
  • 清明节休市吗?港股和a股休市时间一样吗?
  •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警告美国政府 半导体产业包括哪些?
  • 聚美优品年销售额多少亿?聚美优品和唯品会关系如何?
  • 三公消费是什么意思?三公消费为啥不废除?
  • 中国电信中签号有哪些?中国电信上市股价会涨吗?
最近更新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