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主要河流总体水质为优;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8.4%,同比上升10.7个百分比;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9.47,稳定在良好级别;区域环境噪声状况总体良好;全省未出现酸雨城市,全省降水PH均值为6.92。
5月27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2021年六五环境日湖北主场活动安排相关情况。
会上,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兼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张文漫介绍,去年,湖北省主要河流总体水质为优,全省179个省控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为Ⅰ~Ⅲ类的断面占93.9%,Ⅳ类占6.1%,无Ⅴ类和劣Ⅴ类断面。与2019年相比,Ⅰ~Ⅲ类断面比例上升2.8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1.1个百分点。
其中长江干流总体水质为优,18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长江支流总体水质为优,四湖总干渠、东荆河等9条支流的12个断面水质持续好转;汉江干流总体水质为优,汉江支流总体水质由良好上升为优,神定河、泗河等9条支流的10个断面水质有所改善。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及主要支流水质为优,11座主要水库水质为优,17个省控湖泊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146个县级以上(含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省控湖泊中斧头湖咸宁水域、涨渡湖、大冶内湖、保安湖、长湖荆州水域、汈汊湖和龙感湖水质有所好转。
去年,全省水环境呈持续改善态势,全面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国家考核评级为“优”。但部分断面整治成果仍不稳固,水质反弹风险依然存在;新增考核的部分河湖基础薄弱,短期全面改善难度较大。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副处长周薇表示,“十四五”时期,省生态环境厅将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治理“三水共治”,进一步加强流域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
在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方面,去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与2019年相比有较大改善,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8.4%(达到优的天数比例为33.5%,达到良的天数比例为54.9%),与2019年相比上升10.7个百分比。全省17个重点城市中神农架、恩施、咸宁、潜江、天门、仙桃、十堰、孝感、黄石9个城市达到了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长张志祥说,去年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改善,被国家评定为“优秀”等次。针对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费结构偏煤、交通运输结构偏公路的现状,“十四五”期间,省生态环境厅将从工业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生活面源管控、差异化应急减排和实化科技支撑等方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
2020年,湖北省17个重点城市共发生重污染天气9次,累计重污染天数15天,较2019年减少68天,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全省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细颗粒物(PM2.5)仍是导致湖北省重污染天气的首要污染物,其中细颗粒物导致的重污染天气全部发生在冬季。同时,全省区域环境噪声状况总体良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4分贝,同比上升1.1分贝,主要噪声源为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占比83.3%。在降水方面,2020年全省未出现酸雨城市,全省降水PH均值为6.92。
张文漫说,按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进行评价,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9.47,稳定在良好级别。17个市(州)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范围为55.84-81.06,其中神农架林区、恩施州、宜昌市、十堰市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优”,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8.83%;其余13个市(州)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17%。
今年,首场省市联办六五世界环境日主场活动将在十堰举行。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勇介绍,此次活动分室内主场、生态文明成果展、汉江增殖放流等三部分开展筹备,其中汉江增殖放流活动的主题为“保护母亲河 当好守井人”,包括增殖放流、直播互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揭牌、志愿者宣读“保护母亲河”倡议以及清漂队巡航、民间河长与志愿者净滩等活动。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质量
环境日
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