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武汉推动重大功能区规划 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
2021-07-08 07:52:01来源: 极目新闻

7月7日,武汉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聚焦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叶昌金介绍,近期,武汉市对城市能级和品质“双提升”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城市能级和品质提升的总体目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明显提升,达到全国城市先进水平,城市更加宜业、宜创、宜居、宜乐、宜游,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据介绍,武汉市将坚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基础设施,拓展综合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塑造特色魅力,创新城市治理,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

正推进光谷科学岛等重点功能区规划

《实施意见》提出,推动“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空间发展格局加快落地,强化城市设计的法定地位,实现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全覆盖。

《实施意见》明确,突出“主城做优”,推进汉口沿江、中央商务区、汉正街、四新国博、武昌滨江、青山滨江、杨春湖等功能区建设,提升高端要素、优质产业、核心功能、规模人口的集聚承载能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主中心”;推进“四副做强”,培育发展光谷科创大走廊、长江新区科教城、五大产业基地,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布局,增强人口集聚能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促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加快实施“擦亮小城镇”行动,带动地铁小镇、生态小镇等特色功能单元综合开发,打造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武汉样板”。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介绍,武汉市与城市圈正在联合编制《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对城镇功能、空间结构、重大设施、生态保护等进行统筹布局,尤其是对近汉临界地区、共建园区,强化规划和政策研究。

围绕重点功能区规划建设,武汉正推进汉口历史风貌区、汉口滨江商务区(七期)、三阳设计之都、中法半岛小镇、光谷科学岛等功能区规划。

为强化城市设计,武汉对城市天际线、城市色彩、空间形态、建筑布局、景观环境引导管控,并纳入规划条件,避免城市风貌“一般高、一个样”。

目前,规划部门正推动仿真实验室和“一张蓝图”建设,集成城市时空数据,实现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规划数字化覆盖,开发建成一批辅助规划编制和实施监督的专业模块和智慧工具,如排水防涝、市政交通、碳排放等模块。

新建5000公顷绿地打造“湿地花城”新名片

目前,武汉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际湿地城市,未来五年计划新建城市绿地5000公顷、造林绿化10万亩、新植树1000万株、新增花灌木200万株,实现“四季常绿、四季见花”,打造春樱、夏荷、秋桂、冬梅的“四季花城”品牌,让“湿地花城”成为武汉的新名片。

为实现这一目标,武汉将策划一批重点园林绿化亮点项目。依托大东湖、武湖、府河、汤逊湖等六大绿楔,建设复合型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群;依托“十字”型山水生态轴,打造“白沙洲—天兴洲”沿江、“九真山—九峰山”东西山系“双百里生态人文长廊”;依托外环线、三环线生态带,建设外环线生态带自然公园群、三环线“一带33珠”城市公园群及梦泽湖、龙阳湖等一批城市特色湖泊公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打造一批园林绿化精品工程。

同时,通过规划建绿、拆墙透绿、山体植绿、社会兴绿等方式,拓展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建设500公里穿城绿道、城市花道,新建300个口袋公园,布置300处园林花卉小景,实施500个老旧小区绿化改造提升,建设300个绿色驿站,实现“推窗见绿、开门赏花、移步入园”。到202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湿地之都、花漾江城”魅力更加彰显。

武汉市园林部门负责人介绍,将持续打造“一路一景”,提升100条重要道路绿化景观,使林荫路总长达到4700公里,突出“一园一花”,建设10个花卉特色公园,开展“花靓江城”行动,创建30个花漾街区,打造300公顷花田花海,精心打造地标建筑群,塑造错落有致、疏密有度、高低起伏的城市天际线,实施“公园焕新”行动,完善公园设施,将社区管理经验融入公园管理,营造一批公园文化空间,举办公园文化季、自然通识课、荷花展、菊花展等各类生态文化活动2000场,丰富市民生态文化体验。

打通一批重要通道提升过江通行能力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近几年大规模开发建设,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改观,市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

未来五年,武汉将着力实施二七路至铁机路过长江通道、白沙洲公铁大桥两岸接线、堤角过江通道等过长江通道,建设江汉八桥、江汉九桥、江汉十桥等过汉江通道,力争“十四五”期间,主城区过长江通行能力提升25%,过汉江通行能力提升50%,让市民出行更便捷、三镇联系更紧密。

同时,完善骨架路网结构,抓好路网建设的“大手笔”,按照“环线优化、射线加密、骨干强化、治拥消堵”的思路,实施两湖隧道、友谊大道快速化改造、额头湾立交改造等重大项目,力争到2025年,实现“30-60-90分钟”畅达主城、市域、大武汉都市圈的道路交通网络。

他说,武汉市还将织密微循环路网,抓住路网建设的“小切口”,加大次支路建设力度,打通“断头路”,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十四五”期间,力争主城区每年新增微循环路网里程不低于50公里。

近年来,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明显加速,“十四五”期间,武汉市将全面推进已批复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加快谋划新一轮建设规划,进一步提升对市民出行的服务能力和效益,打造“轨道上的大武汉”。

他表示,将优化慢行交通出行网络,支撑打造15分钟生活圈,高标准改造建设汉口历史风貌区、武昌古城、二七滨江、汉正街、武昌滨江等一批慢行交通出行示范区,“十四五”期间,重点针对已建成道路,每个区每年改造完成非机动车示范路不少于10公里。

开行30余条夜行公交覆盖3大火车站

《实施意见》指出,未来武汉将建设“祖国立交桥”,加快实施天河机场T2航站楼改造、第三跑道等项目,积极谋划第四跑道,推进建设武阳高速武汉段、武大高速武汉段、硚孝高速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大通道,京港澳高速武汉段、武汉绕城高速北湖至中洲段改扩建,武松高速武汉段、武天高速武汉至汉川段等项目,到2025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000公里。同时,依托阳逻港、吴家山铁路物流基地、天河机场与花湖机场等重大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推进金控粮食物流基地项目建设。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在提升对外辐射能力方面,将畅通欧美、非洲、亚洲等国际航线通道,发展机场客货中转业务。到2025年,新增10条以上国际及地区航空航线,天河机场力争旅客吞吐量达到4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0万吨;推进中欧班列(武汉)持续发展,打造直达国外枢纽城市6条国际铁路干线通道,加密和开辟中部地区面向“一带一路”的中欧、东盟等国际货运班列;稳步发展至日本、韩国2条江海直航通道,巩固提升江海联运服务水平,到2025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0万标箱。

在提升交通出行服务品质方面,支撑城市快速通勤系统建设,新增公交专用道100公里以上,改造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系统和轨道交通出行服务系统,提高“智能公交”和地铁“METRO新时代”使用体验,开行夜行公交、定制公交和微循环公交线路,近期到2022年,开行夜行公交线路30条以上,覆盖武汉3大火车站和13大商圈,对接地铁站点100个以上,为城市提供22:30-05:30时段的深夜公交出行保障,新增微循环线路50条以上,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交出行率达到60%。

关键词: 武汉 功能区 城市品质 高质量发展

专题新闻
  • 苹果8价格现在是多少?苹果8p为什么被称为机皇?
  • 清明节休市吗?港股和a股休市时间一样吗?
  •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警告美国政府 半导体产业包括哪些?
  • 聚美优品年销售额多少亿?聚美优品和唯品会关系如何?
  • 三公消费是什么意思?三公消费为啥不废除?
  • 中国电信中签号有哪些?中国电信上市股价会涨吗?
最近更新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