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集中供地”的契机,杭州姗姗来迟的第二批土地集中供应,对土地出让规则有了进一步调整,将“竞品质”写入新规,欲从政策端把控,提升楼盘品质。
7月30日,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通知,宣布杭州将调整土拍竞价规则,同时将开展“竞品质”试点,先竞“品质方案”,后“竞地价”,且需现房销售。
房企不经犯难,才适应了集中供地的节奏,又等来了竞价规则的调整,难。
开发商犯难的同时,对于购房者却值得“庆贺”,挑剔的杭州人又能买到“品质”房源了。而对市场来说,杭州,或将由此开启产品力回归的征程。
图源 杭报地产 尹琪慧
01
“竞品质”试点,
杭州对房企的约束范围扩大了
一纸公告,杭州不仅迎来土拍新政落地,也正式进入“竞品质”时代。
具体来说,首先,本次公告取消预申请,要求竞买单位需足额缴纳20%竞买保证金后方可参与竞买。此前,房企缴纳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的“勾地金”就能获得一宗地块的参拍资格,房企参拍门槛大幅提高。
其次,竞拍溢价率上限由30%调整为20%,其中“竞品质”试点地块的溢价率上限为10%。再者,出让地块达到上限价格后,由原来的“竞自持房屋”改为“竞无偿移交政策性租赁住房”。
同时将开展“竞品质”试点,另外,细化商服用地要求,提出不超过10%的公建部分,需集中建设公益性配套公建、沿街布置配套商业等要求。
同步挂牌的31宗 “双集中”出让宅地(包括1宗人才专项租赁住房用地),10宗为“竞品质”地块(地块信息及限价见文末表格),均为纯宅地,总出让面积664亩,总建筑面积约97.5万平方米,将统一于9月8日出让,其余21宗宅地则在9月7日集中出让。
这10宗竞品质地块分别位于杭州十区,每个区推出1宗地块试点,采取一次性公告和线下“竞品质”、线上“竞地价”两阶段操作方式,“竞品质”阶段,建设品质模块得分最高的建设品质标准表将作为“竞地价”阶段的报价依据,以及土地竞得后的项目建设标准。
据悉,竞品质地块将于8月中下旬开始报名,房企须向杭州市建委提交“品质方案”,经评审入围获得竞价资格后,方可在后续“竞地价”阶段参与竞拍。
此外,试点地块全部实行现房销售,项目通过竣工备案等验收手续,并通过政府组织的履约监管核验后方可销售。“竞品质”项目还须额外缴纳5000万元保证金,通过竣工验收后退还。
图源 杭报地产 尹琪慧
由此,杭州政府对房企的约束,从前期报名勾地,扩大到了拿地后的规划、建设和验收。
也就是说,房企在拿地的同时,未来地块所建商品房的品质标准就已落定。根据规定,线下“竞品质”阶段,品质评分最高的房企所投报的各项指标,将作为地块建设品质标准,并作为地块竞得后的建设、验收等。
“竞地价”阶段,则以“价高者得”的规则进行竞价,溢价率达到10%后,进入“竞无偿移交政策性租赁住房”比例环节。无论最终地块花落谁家,地块品质标准已然在上一环节敲定,地块竞得者需按照“得分第一”的品质方案进行建设,装修部分也应以该品质标准写明的装修明细表为准。
02
北京早在首批集中供地试点,
杭州“竞品质”方案具独创性
“竞品质”说法由来已久,北京、西安、成都等城市都先后试行“竞品质”,不过,此次杭州出台的“竞品质”方案,有些不一样。
北京作为全国范围内最先开始尝试和探索该模式的地区,今年5月份,在发布首批集中供地公告时,就推出了“竞品质”规则,当地块拍至上限后,进入竞高标准商品住宅方案阶段,即先“竞地价”,后“竞品质”。
除此之外,成都、苏州两地在6月份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对住宅品质进行严格限定。
成都市住建局、成都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此前联合出台了《成都市新建商品住宅技术管理规定》,对成都市新建商品住宅项目的质量、品质、使用功能等进行了详细明确。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也发布了关于印发《苏州市住宅品质提升设计指引(试行)》的通知,对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5个专业项有了更细致的标准规范。
图源 杭报地产 尹琪慧
而杭州模式,与北京模式类似,但将“竞地价”与“竞品质”两者换了顺序,先由房企申报资质、建设方案等,入围者才可参与地块竞价,即先“竞品质”,再“竞地价”。
同时细化了“竞品质”试点地块的各项要求:规定每个地块“品质方案”得分最高的品质标准,作为项目建设标准,并要求现房销售,实现“品质可视化、标准可固化、指标可量化”。
即杜绝了房企拿地后因监管缺失标准,标准不明确而偷工减料,也保证了购房者在购买房屋时“所见即所得”,真正做到品质看得到。
杭州“竞品质”试点细则,从政策端引导杭州房地产市场供应高品质住宅产品,颇具独创性。“竞品质”究竟该如何确保品质住宅如期呈现?杭州模式也给了后续试点城市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思考。
03
土拍新政改变游戏规则,
在杭房企又迎“土拍大考”
土拍新新规直接“打乱”了各大房企的拿地节奏,对房企的约束愈发严苛了,“竞品质”试点地块的约束范围更是跨越了整个开发周期。有房企内部人士直言:“勾地前期就得做一番准备,既要提前出“竞品质”方案,准备好保证金,拿地之后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图源 杭报地产 尹琪慧
20%的保证金,对房企现金流是一大考验。而现房销售这一要求,更是将销售回款周期拉长到了2-3年,对于那些崇尚高周转、“踩线”房企来说将是重大打击。
杭州房地产市场商品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外来房企开始布局并深耕杭州市场,积极参与拿地,想要分“一杯羹”。
然而房企品质的参差也让楼市“维权”屡见不鲜,“竞品质”细则既确保了楼盘品质标准有迹可循,也让房企在竞价时更加理性,避免“上头”。
提高参拍门槛、限制现房销售、降低封顶溢价率等举措,将一定程度上为土拍市场降温,推动地价回归“理性”。
但土地起拍价上调,“竞品质”、现房销售、配建等要求,实际“降成本”并不明显,杭州房地产开发或将延续“低利润”现状。
此前22城首批集中供地,杭州一口气推出57宗共4533亩土地,平均溢价率高达26.1%,41宗地块竞拍至自持阶段,实现土拍总收入1178亿元。
此次土拍规则调整,更像是对上一次集中供地细则的补充,从实际出发看问题,不断推动土地市场机制的完善,建立更加规范的土地市场。那么,此次土拍新政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调控效果?哪些房企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9月见分晓。
关键词:
杭州土地
集中供应
竞品质
楼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