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东北振兴成为区域发展重点 促进节能减碳实现绿色发展
2021-10-19 10:53:22来源: 经济参考报

今年6月,地处川滇交界的全球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迎来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作为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完全投产后,将与三峡、葛洲坝以及金沙江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一起,构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在白鹤滩项目中,哈电集团攻克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多项世界性技术壁垒。”哈电集团总经理助理刘清勇日前在黑龙江举行的2021中国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上说。

产业结构偏重、民营经济偏弱、创新人才偏少,承受多重压力的东北迎来“十四五”开局之年。记者采访了2021中国企业家太阳岛年会的与会者,以及部分政企学界各方人士,就东北振兴这一备受关注的重大考题寻求新答案。

更新、更绿、更智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宣布通过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受访者认为,“更新”“更绿”“更智”,正成为新时期东北振兴的关键词。

——创新的势头正劲。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说,东北三省高校数量多,集聚着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应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富集的优势加快创新驱动。雪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轶骞说,东北企业要实现“弯道超车”,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培养一批产业领航者。

今年前8月,中国一汽集团销售整车238.5万辆,同比增长5.2%,实现了“十四五”顺利开局。一汽集团总会计师全华强在太阳岛年会上介绍,企业拥有超过4000人的研发团队,目前正全力攻坚一批“卡脖子”技术。预计到2025年,红旗品牌将推出20款全新产品。

一系列数据显示,目前东北三省瞄准创新驱动蓄力冲锋。上半年,辽宁、吉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1.6%、43.5%,黑龙江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1.3%。黑龙江正深入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0家以上,加快形成新动能。

——绿色潜能加快释放。“就在不久前,光大银行黑龙江分行与黑龙江森工碳资产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签约了一个碳中和项目。”中国光大银行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李嘉焱在太阳岛年会的论坛上开门见山。

在东北,绿色发展的着力点正在从改善生态环境向生产生活的全面绿色转型。作为农业大省和林业大省,黑龙江深入发掘资源禀赋,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要建成生态文明示范省,并推动绿色环保产业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

“截至上半年,农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已经达到1.54万亿元,折合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当量8700万吨。”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崔勇说,今年7月,农业银行专门成立绿色金融研究院,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开展绿色金融理论研究和产品设计。“毫无疑问,东北地区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崔勇说。

——“数智化”赋能“新大脑”。哈尔滨安宇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拥有黑龙江省认定的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生产飞机关键零部件。8000平方米的车间里,30余台数控机床按电脑设计的程序自行工作,现场只有极少数工人巡检设备。

安宇迪是近年来东北大力发展“数智化”的缩影。制造能力是东北最大的存量优势之一,东北培育新动能的同时,更要对存量优势深入挖掘利用。黑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浩进说,数字化、智能化是东北振兴的一个巨大变量,要把东北较强的工业基础转化为竞争优势,打造“数智化”的制造业“新大脑”是关键突破口。

当前,“数智化”正成为东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头戏。2019年黑龙江印发《数字龙江发展规划2019-2025》,提出2025年初步建成“数字龙江”。2020年辽宁发布《数字辽宁发展规划(1.0版)》,目标是2025年数字经济占辽宁GDP比重达45%。

新老挑战交织并存

受访者普遍认为,随着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东北产业结构偏重带来的“碳达峰、碳中和”转型压力,民营经济偏弱造成的振兴原动力衰减、创新人才偏少导致的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是“十四五”开局阶段东北面临的重要挑战。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双碳”新考验。数据显示,1978年东北经济总量占全国14%,2020年这一数值降至5%。东北各地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探索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但相比国内很多地区,以高耗能、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承压相对更重。

“我们过去的产品优势、研发优势都在煤电领域,但现在这些优势都将减弱甚至很快就不存在了。”东北一家大型央企的负责人说,转型后,新产品、品牌知名度等都将面对一个市场重新接纳的过程,这是他们真正的压力所在。

部分政企人士反映,当下应警惕一些“碳达峰、碳中和”的“急功近利”现象。现在有个不好的倾向,即追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问实际、搞“运动式降碳”。有的地方现在就完全禁止再上煤电项目,有的金融机构对非绿产业骤然抽贷断贷。中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要给传统企业转型的时间,但有的地方却搞成“百米冲刺”。还有地方干部担心,东北部分地区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仍需承接东部转移的劳动密集型和高能耗产业带动发展,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急功近利”可能影响经济发展稳定。

——历史上长期“大政府、小市场”造成民营经济“发育不良”。东北不缺一柱擎天的国有大企业,但缺乏千军万马的中小企业。与会人士认为,民营经济应该成为东北全面振兴的主力军,但市场化短板是当前制约东北崛起的最主要因素。东北和发达地区比,民营经济一是规模小,二是龙头企业少。2020年全国500强民营企业中,东北仅有11家企业上榜,其中,辽宁8家、吉林2家、黑龙江1家。

一些参加太阳岛年会的企业家分析原因,在东北历史上,民营经济曾很长一段时期内被视为国有经济的“配角”。一位本地企业家以自己举例:“以前我们围着大国企转,经营好关系,订单就能源源不断。现在加速向市场竞争回归,但比起很多地方还是慢了好几拍。”

“民营经济救东北、振东北、活东北、富东北。”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认为,“十四五”时期,东北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地位和作用,谋划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企业这支东北振兴的有生力量。

——人才的结构性流失正导致东北丢失核心竞争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但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9851万人,比10年前减少1101万人。其中,东北流出人员呈现高素质人口比重高的情况,管理层、生产线骨干、技术人员等外流较多。黑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曲文勇说,人才流出比单纯人口数量上流失对东北的影响更大,这将从根本上打击东北在产业结构转型中的主动性和竞争力。

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对此感受最深,经济实力、薪酬待遇、地域气候的差距等是人才流失主因。一家央企技术骨干透露,他所在的企业设计处负责人、研究所所长都被高薪挖走,有一次设备招标,7家南方投标企业派来的技术负责人都是他的昔日同事。另一家东北企业被评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后,来挖人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时直接到企业大门口“堵人”。

让“老大哥”不再“老大难”

东北石油大学教授宋要武等人认为,东北振兴关乎国家发展大局。昔日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老大哥”,一度变成了“老大难”,如今迎来“十四五”,东北的发展从根本上还要靠自己,激发出内生增长动力。

——对“双碳”目标“求同存异”。

专家认为,充分考虑地区发展的阶段性差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地区同向但不同步的碳达峰路线图,寻求以最优路径实现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支持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和生态功能区率先达峰,为全国达峰争取时间。允许处于工业现代化起步或初期的地区晚于全国达峰时间,为经济发展预留空间,但要合理控制碳排放峰值总量。

——加快补齐市场化短板,盘活民营经济。

企业竞争市场,政府竞争环境。黑龙江省河南商会党委书记贾银增说,纵向看,东北营商环境变化很大,但横向与发达省份比差距不小。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说,重塑营商环境的实质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断增强东北各级政府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通过畅通政府与市场梗阻,使改善营商环境成为全面振兴、进一步开展其他领域改革的突破口。

探索差异化政策,助力民营经济。受边疆区位、气候、物流等因素影响,东北吸引集聚要素的能力相对不足。黑龙江省担保协会副会长李明中等人认为,税收杠杆是盘活民营经济的有效手段,建议给予东北比照西部地区的税率政策,引导民营企业成长和流入。

——产业引人留人,优化舆论环境。

多位受访者不约而同把产业选为引人留人的第一要素。他们建议,当前产业链条化和集群化发展仍是东北的短板,与发达地区差距大,东北各地应围绕打造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集群发力,构建留企留人的产业环境。此外,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占斌认为,布局国家重大生产力项目是引人留人的一项成熟经验,“十四五”期间应对东北更多部署,加速人力要素集聚。

东北一些干部对部分舆论长期唱衰东北也较为苦恼。放眼全球,德国鲁尔、英国曼彻斯特等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转型都历经几十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东北振兴亦如此,应形成理性、适当宽容的舆论导向。

关键词: 东北振兴 节能减碳 绿色发展 制造业转型升级

专题新闻
  • 苹果8价格现在是多少?苹果8p为什么被称为机皇?
  • 清明节休市吗?港股和a股休市时间一样吗?
  •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警告美国政府 半导体产业包括哪些?
  • 聚美优品年销售额多少亿?聚美优品和唯品会关系如何?
  • 三公消费是什么意思?三公消费为啥不废除?
  • 中国电信中签号有哪些?中国电信上市股价会涨吗?
最近更新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