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在全国率先出台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政策以来,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不断增多,能级不断提升,始终保持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城市地位。记者从市商务委获悉,截至今年11月底,累计落沪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为827家,其中大中华区及以上区域总部158家,由世界500强设立的地区总部12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对上海经济发展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仅占全市外资企业总量1.1%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贡献了全市外资企业18.2%的税收收入,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高能总部加速落地
世界500强企业泰森食品中国区总部今年年初落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植根中国40年的百事公司将百事食品大中华区总部设在上海;莱茵上海公司升级为亚太区总部;路威酩轩集团旗下的诺悠翩雅和芬迪新认定上海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11月,上海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6家,其中大中华区及以上区域总部21家。
“在北亚区的五个地方市场中,中国大陆市场无疑是规模最大、发展势头最猛的。因此,在此轮区域改组中,法国总部决定将注册在上海的中国地区总部升级为北亚区的地区总部。”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表示,上海升级为集团北亚区总部后,将让中国大陆市场加速成为集团全球第一大市场。同样看中中国市场的高成长性,总部位于奥地利埃尔斯伯格的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在今年升级为大中华区总部。
嵌入全球创新网络
外资研发机构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上海嵌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接口。去年12月1日,《上海市鼓励设立和发展外资研发中心的规定》正式实施,促进跨国公司不断提升上海研发中心在其全球战略体系中的层级,在上海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中心。市商务委表示,今年1-11月,上海新增外资研发中心23家,累计设立的外资研发中心已达504家。
拥有独有的研发技术平台,承担全球研发项目的关键步骤和绝大部分过程,研发项目与全球同步,累计研发总投入不低于1000万美元……新一轮外资研发中心政策中明确的全球研发中心的认定标准可谓“严苛”,但仍有5家摘下桂冠。迅达电梯、ABB、福斯润滑油、光驰科技、和记黄埔医药设立在上海的研发中心,已被本市认定为全球研发中心。从“为中国创新”到“创新在中国”,落地上海的外资研发中心正赋能全球。德国福斯油品集团在德国曼海姆、中国上海和美国伊利诺伊州分别设有三个全球级别的研发中心,其中上海研发中心被集团定位于“下一代油品的研发基地”。
带动上海经济增长
总部经济如同上海发展的一张金名片,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激情与活力。从数量扩张到能级提升,越变越大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朋友圈”,为推动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注入强大引擎。
据市商务委统计,累计落沪的827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中,世界500强企业设立的地区总部占比约15%,如沃尔玛、苹果、采埃孚、圣戈班、通用等;大中华区及以上级别的地区总部占比18%,如诺基亚贝尔、苹果设立大中华区总部,霍尼韦尔、汉高、福特汽车、沃尔沃建筑设备等设立了亚太区总部。还有超过13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搭建了跨境资金池,管理的境内外成员企业超2000家。
“浦东新区仍是全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陆家嘴、张江、金桥、保税区等片区。”市商务委表示,徐汇区集聚了全球商贸品牌总部,静安区集聚了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团以及罗兰贝格等专业服务业龙头企业,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出台加快建设打造国际开放枢纽总体方案的背景下,商务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入驻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37家。
作为“领头羊”,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对上海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也有着示范带动效应。在2020年度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百强榜中,共有57家总部企业上榜。
关键词:
吸引外资能力
跨国公司
地区总部
全球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