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车险欺诈逐渐形成黑色产业链 如何斩断还须多方合力
2021-10-20 10:20:20来源: 工人日报

据《半月谈(内部版)》近期报道,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等地,一条车险欺诈黑色产业链暗流涌动。该产业链以当地小修理厂为主体,第三方车损评估公司、代理律师等涉嫌参与,有的修理厂通过这种骗保伎俩竟扭亏为盈。

上述报道一定程度上揭露了保险行业长期存在的保险欺诈问题。保险欺诈顾名思义,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第三方采取隐瞒事实、虚构、制造保险事故或保险事故发生的原因、夸大损失程度等手段骗取保险金的行为。这种行为轻则构成商业诈骗,重则可能触犯刑律。以车险行业为例,中国保险学会2019年发布的白皮书显示,我国车险行业的欺诈渗漏占理赔金额的比例达到20%,对应每年损失超过200亿元。

原保监会曾印发《关于加强反保险欺诈工作的指导意见》《反保险欺诈指引》等文件,对反保险欺诈工作作出制度化安排,这也折射出反保险欺诈工作的迫切性。

现实中,保险欺诈之所以能瞒天过海、屡禁不止,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保险企业间存在信息壁垒、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不畅等。再如,对车险等险种来说,评估定损是很重要的一环,但也是保险企业经营中的薄弱环节。上述案件就暴露出,车险欺诈已形成“拉业务—扩损—第三方不实评估—法院起诉获赔”一整套流程,由修理厂员工负责主要“业务”,第三方评估机构员工故意或在疏忽情况下做出有利于修理厂的不实评估……这对保险公司在理赔阶段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的保险定损、风险识别,多是通过人工完成材料审核。现实中,一些业务人员在欺诈风险识别上缺少必要专业技能,使得定损环节往往流于形式。这提醒保险企业,要注重提升定损业务专业能力,必要时可针对个案选择相关业务团队或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核验。

现行保险法、《反保险欺诈指引》对反保险欺诈作出了基本的制度性安排,但对于协作流程、相关处罚等并未做明确规定,这有待于相关实体法、程序法在同一框架内进一步做好制度上的衔接,让反保险欺诈工作更加有法可依。

同时,保险公司之间也可采取信息共享、高频事故类型预警、行业黑名单制度等措施,有效识别险后投保、重复索赔等违法违规行为。

反保险欺诈工作需多方配合才能形成最强合力,只有监管机构、行业协会、保险公司、消费者共同参与,才能将更多保险欺诈扼杀在摇篮里,进而有序、有效推进保险服务提质升级。

关键词: 车险欺诈 黑色产业链 保险欺诈问题 信息壁垒

相关新闻
专题新闻
  • 河南最大扶贫搬迁社区飘起幸福“年味儿”
  • 虽说万物皆可盘 但盘得住时光的才是王牌
  • 霍尔果斯:冯小刚等明星资本大撤离
  • 开心麻花电影频出
  • 男频IP为何“武不动乾坤,斗不破苍穹”
  • 《铁血战士》北美市场票房跳水 又玩坏一个大IP?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