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行圈上演了一场“罗生门”。济民可信集团有两家子公司,分别叫山禾药业与恒生制药,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存了33亿元,结果有28亿元取不出来,原因是被用于为另外一家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公司华业石化提供贷款质押担保。目前,济民可信与渤海银行称,均已报警。(据10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

33亿元有28亿元被质押担保,还留有5亿元,可不是某企业“留余地”,而是有人在银行做这5亿元的质押担保时,工作人员给山禾药业打电话确认,企业否认才没办成,此事也因此露馅。否则……
由此可见,存款企业宣称并不知情的质押担保,只需要银行工作人员一个电话就能“揭穿”。那么,银行的风控哪去了?存款33亿元的大客户,这么大额的资金被质押担保,难道就没有一点点把关的审核措施?华业石化是如何得逞的?
更奇怪的是,当事情露馅后,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工作人员,还劝说济民可信集团给8月25日到质押期的资金,配合“继续做质押”,否则,华业石化逾期不还款,“你的钱也拿不走”。
按照银行的思路,是要济民可信给华业石化“养老送终”啊。
综上,要说涉事银行是无辜的,和华业石化暗地里没瓜葛,说出来估计也没有人信了。
银行的风控出了问题,只要企业真的没有去办质押担保,那企业就是受害者。要受害者承担损失,这怎么可能?一家企业的28亿元资金,就这样被质押,取不出来用不了,这是大案子,还要出馊主意?
结果,因为济民可信拒绝继续质押担保,银行8月25日强行划扣4.5亿元存款。真是……
现在双方都已报警,相信事情会水落石出,有关责任人也会受到处理。但是,这件事无疑冲击了人们的心理底线。
个人也好,企业也罢,将钱存进银行,正是图一个安全保障,这样“无故就没了”,谁还敢信任银行?有网友对此就称,钱放家里被老鼠咬了,都可以换新的,存银行被“老鼠”偷了,只能欲哭无泪?
事发后,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发布声明称:我们郑重承诺,将一如既往坚决维护客户合法权益,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合规经营是银行的生命线,风险管理是重中之重。发生这样低级的事情,“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岂不变成一句空话?
24日晚,济民可信发文,六问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犯罪行为发生时,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为何当时不报警?“继续做质押”是“坚决维护客户合法权益”的方案?强行划扣4.5亿元,是保障客户资金安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出具虚假询证函,目的何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与华业石化,究竟是何关系?该行如此操作是在维护金融秩序?
当然,这已非济民可信集团、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华业石化之间简单的三边关系。这些疑问,能给出“正确答案”的恐怕不是涉事银行,而是警方和银行监管部门了。
关键词:
企业存款
被质押
审核措施缺失
涉事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