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中山大学”商品被打假 为何“傍名牌”现象屡禁难止
2021-12-16 09:47:34来源: 广州日报

近期,电商平台名为“中山大学”的多种护肤品火了一把,有媒体质疑并调查这些护肤品是中山大学出品的吗?是校企产品?合作经营?还是毫无关系的生蹭名称傍名牌?新闻报道没能给出准确判断,待有关职能部门调查及定性。11月,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广州九口山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销售的“北芙美白滋养身体乳”化妆品的包装盒上标有“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技术支持”字样,且“中山大学”部分字体明显大于其他内容。该公司人员无法提供相关中山大学技术支持的证明材料,在调查核实后,没收其违法所得2100元以及货品,并处以104160元的行政罚款。

事实上,知名学校被“傍名牌”并由此带来诸多问题的情形并不鲜见,且由来已久。消费者在“名牌”光环诱惑下购买了某种产品,使用起来无效也无害顶多一扔了之,若无效有害进而维权,傍者溜之,名牌躺枪,留下个烂摊子甩给职能部门去收拾。

“傍名牌”“蹭光环”乱象难治有诸多原因。首先,名称、名牌、商标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够清晰、准确、细致,尚未完全厘清边界,也未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最小单元。其次,经济利益驱动下,假冒伪劣、傍蹭跟仿从未停止过。傍名牌多是为了蹭光环,盗用的不再是实物,而是类似名声类的无形资产。最后,跨界“傍名牌”异地注册、外埠生产、网络销售,若商品质量本身达标又未对消费者使用造成伤害,则受害者、维权主体难以界定。想要维权则会陷入“追回一只鸡,得杀一头牛”的尴尬。

治理“傍名牌”乱象并非不可为。从宏观层面,应制定更细致周全的法律法规,并提供可执行的方案。从中观层面,职能部门应管理与疏导服务并举,在加大管理力度,有法必依、违法严惩的同时,为有生产能力和销售渠道的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帮助其树立自有品牌。从微观层面,企业应放弃傍名牌的幻想,专心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逐步树立自己的品牌;消费者应增强辨别能力,更应重点关注产品实际效果,品牌固然好,但也不必盲目追逐品牌。

关键词: 中山大学 傍名牌 护肤品 证明材料

专题新闻
  • 河南最大扶贫搬迁社区飘起幸福“年味儿”
  • 虽说万物皆可盘 但盘得住时光的才是王牌
  • 霍尔果斯:冯小刚等明星资本大撤离
  • 开心麻花电影频出
  • 男频IP为何“武不动乾坤,斗不破苍穹”
  • 《铁血战士》北美市场票房跳水 又玩坏一个大IP?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