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中医药传承创新再迎重磅政策利好 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落地
2022-01-05 10:40:37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近日,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再迎重磅政策利好。2021年12月3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其实,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政策支持中医药科研机构新药研发并推动市场普及。比如202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实施中医药产学研医政联合攻关工程,建设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中医药研究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制定一批中医特色诊疗方案,转化形成一批中医药先进装备、中药新药,探索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加强中医药临床效果搜集和客观评价等等。

笔者梳理发现,当前我国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已经形成了从挖掘、研究、审批、支付完整的政策支持链条。随着中医药原创优势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产业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传统上,中医药领域产学研的途径通常由科研人员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临床实践发现问题再确定研究方向,做出成果后通过相关的转化平台,谋求需求端进行成果转化。众所周知,一般应用型科研项目研发周期相对较短,市场需求迎合程度较好,而对于基础型、创新型科研项目,研发周期往往较长,动辄几年甚至几十年。

毋庸讳言,在成果转化、实现医疗和市场价值方面,不是所有的中医药科研项目都能脱颖而出。因此,探索中医药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前瞻性地捕捉市场机遇已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捕捉市场机遇、推动中医药产业化?笔者认为,首先,这种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必须来源于扎实的市场调研、来源于需求端的消费升级,来源于产业链创新技术的发展,更来源于时代发展对中医药提出的新的要求。

例如,作为药物研发类型的科研项目,不仅需要针对已发生疾病的治疗药物(特别是自古以来流传至今的中医名方名药)进行挖掘开发,同时需要对于疾病谱的预判性、总结性的研究,前瞻性研究医药市场的发展机遇。因为致病因素是随着环境、气候、人体不断演化的,所以需要结合环境、气候和社会的变化趋势,预判未来可能会发生哪些类型的疾病;与此同时,还需要找出已经发生的疾病又有哪些可以采用共通性的治疗方法。

其次,中医药产业化的提升还亟须大胆借力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伴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药材种植方式、炮制方法、治疗手段以及医疗服务方式都将产生深刻变化。中医药科研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和研究相关产业链,对已经拥有或正在研究且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情况进行重点研判,用“跨界”的思路,融合性发展科研项目,取得更适合未来临床和市场的优质科研成果,从而加速转化,有效抢占市场先机。

再次,在夯实上述两方面能力的基础上,还应理性分析前瞻性市场研究的时间成本。中医药产业的前瞻性市场研究,不仅是对市场机遇的预判和捕捉,也意味着背后的时间代价。换言之,短期5年至10年,中长期10年至30年甚至更久,这种趋势性前瞻研究所需要的时间成本显而易见。因此,不能不重视这种研究本身的价值判断误差问题。科学而准确的前瞻性研究,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能引导市场甚至领先市场。提升我国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这对中医药在世界医药和医疗服务市场的美誉度至关重要,也必将在国际上引领医学潮流,推动中华文化的价值传播。

笔者认为,守正创新,笃行致远,我国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不仅需要传承经典,更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看待中医药科技。只有将科技引领和市场研判有机结合,才能适时、及时为中医药消费的目标人群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中医药科技在产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实现产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 中医药 传承创新 政策利好 科技成果 产业化

专题新闻
  • 河南最大扶贫搬迁社区飘起幸福“年味儿”
  • 虽说万物皆可盘 但盘得住时光的才是王牌
  • 霍尔果斯:冯小刚等明星资本大撤离
  • 开心麻花电影频出
  • 男频IP为何“武不动乾坤,斗不破苍穹”
  • 《铁血战士》北美市场票房跳水 又玩坏一个大IP?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