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汽车人】特斯拉与投资者的关注错位
2023-04-25 19:58:34来源: 汽车人传媒

价位与产能落位捆绑,而非与财务目标捆绑,可能是特斯拉的价格决策依据之一。而财务则是资本所看重的。


【资料图】

文 /《汽车人》孟华

对于任何上市公司,股价即时涨跌,相当于资本态度。而分析机构的任务,就是将业务和资本态度之间,建立逻辑联系。

但是,态度很多时候并不理性,如果据此展望公司前景,很可能与未来不一致。

4月20日,特斯拉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之后,股价日内一度跌幅超过6%。资本市场对特斯拉的反应,更像情绪性担忧。很多机构也下调了对特斯拉全年收益的预期,并将其调整为“卖出”评级。

资本焦虑的理由

让我们猜一猜,“星舰”首飞失败、特斯拉没有在一季度推出新车、业务利润率下滑、没有达到预期销量、特斯拉在全球实施多轮产品降价,哪一个因素对投资者心理影响最大?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汽车人》可以选一个从历史上看最靠谱的,那就是自由现金流。如果利润下跌符合预期,那么这一指标标志着经营风险和不明朗的前景,简直和资本的脸色呈镜像关系。

《汽车人》抄录特斯拉财报上的几个数字: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233亿美元,同比增长24%;汽车业务200亿美元,同比增长18%;单车毛利率18.9%,同比下降11%;净利润25亿美元,同比下降24%;净利润率10.77%,同比下滑8.5个百分点。

特斯拉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交付42.3万辆,同比增长36%,历史最高。其中,Model 3/Y交付41.2万辆,同比增长40%。

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表示,Cybertruck将在今年三季度交付(得州工厂正在组织生产),同时关注4680电池的投产情况。显然,这些潜在利好没有缓解投资者焦虑。

在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前,特斯拉今年第6次下调了美国市场售价,降幅最小的是Model 3,降价2000美元,跌破4万美元单价;Model Y平均降价3000美元。

而销量更为疲软的Model S/X,2023年第一季度仅交付了10695辆,这是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产量几乎是销量的两倍,但本轮并未降价。相反,4月21日,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在美国全系涨价2500美元。可见,卖不动不是降价的驱动力。

本财季,特斯拉自由现金流25亿美元,不及市场预期。如果去除资本支出和碳排积分销售收入,现金流将为负值。但是,这两个“如果”,前者用于购置长期资产,后者按照现实政策,是实打实的收入。所谓现金流“负值”,更像是一种想象的产物。

有能力主动实施价格策略

无论在中美,不管特斯拉是否是市场上的优胜者(取决于你从哪个维度看),大家都公认,特斯拉是最有能力发动价格战的品牌。事实上也如此。

对此,马斯克做出了新颖的解释。过滤掉常规的商业自吹,他说:“我们甚至可以现在就实现零利润销售,然后在未来通过自动驾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其他人无法做到这一点。”

按照同样标准,这也是一种假设。因为特斯拉FSD硬件和服务,当前无法支撑起利润。作为佐证,马斯克再次表示特斯拉将在今年做到全自动驾驶。当然,这个承诺也已经做了好几年了。“零利润销售”更像一种对竞争者的威胁。

不过,马斯克又表示:“我们采取的定价行为并非是故意削弱对手。我们只是在考虑用户是否喜欢、如何让产品变得更好、如何改善服务等之类的事情。”

从用户角度看,这番话夸大了FSD的未来价值,“零利润销售”在现实当中还不存在。但不可否认,马斯克很懂资本市场的心理,你们不是担心利润缩水、现金流枯竭吗?索性将这种坏的预期拉满(零利润),看看会发生什么,结论是“不在乎”,以此来缓解担心。真是逻辑鬼才。

不管资本市场是否信任这一说法,其思路还是很超前的。以前只有软件集成商和平台级商家才这么干(零利润),汽车厂商没这么大胆。

其实降价的逻辑没那么复杂。虽然在中国和美国,特斯拉都是率先向对手施加压力的一方,但在中国市场上实施这一举措,其主动性远不如美国。在美国,特斯拉没遇到同等量级的对手。

在美国市场上,2023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仍在豪华车销量榜首,超过奔驰和宝马销量之和。马斯克特意强调,Model Y是最畅销的非皮卡车型。

在欧洲市场上,特斯拉也是2023年第一季度卖的最好的电动车品牌,市场份额超过33%,是第二名的4.5倍。在德国,遭到大众汽车强力阻击之下,市占率为23.6%。

而在中国,如果按照“窄化”(即厂商自己划分的、过于细致的车系)单车型来看,Model Y也排在第一。

调价的决策模型

那么,特斯拉在全球价格调整的决策模型到底是什么?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利润换市场”能够解释的。而简单的直营模式,令其可以第一时间将成本和市场的波动传递给终端市场。

粗略地看,这是直营模式的优点。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频繁调价,品牌运营的逻辑未免混乱。

国内很多品牌,特别是产品线比较短的新势力,时不时地宣称自己不做某一价位的产品,甚至给价位划一个下限。这样理解豪华定位,是否有狭隘的嫌疑。

表面上,是因为毛利太低,没有降价空间。这个理由是成立的。但是困守某一价位,销量可能上不去。特别是特斯拉这样拥有巨大流量的品牌,通过价格调整施压,继续迫使自画牢笼者收窄战线,销量的上升就更困难。两者并非是直线型因果关系,而是互为因果。

能不能主动打破销量和价位的互锁格局,主动改变运营策略和品牌定位,不是容易的事,但是不予考虑,是不是太绝对了一点。

而发展副品牌,与其说是策略的修正,不如说放不下架子。因为副品牌固然能隔离品牌定位,但要牵扯运营资源的投向。在利润为负的前提下,这么做是否明智,并不乐观。

当然,特斯拉的做法走向另一个极端。固然极端务实,没有品牌的偶像包袱,反而成了其标签。价位与产能落位捆绑,而非与财务目标捆绑,可能是特斯拉的价格决策依据之一(实际上的模型可能比较复杂)。而财务则是资本所看重的。

马斯克也承认,坚持直销模式(即价格调整的便利性来源),对于大体量公司来说会“遭遇一些痛苦”。但他坚称,(直销)对于获得用户对服务的反馈是有帮助的,这意味着感受到用户的痛点,并通过设计来使汽车需要更少的服务。

直销对于直接触及用户,并强化对市场温度的感知,的确有好处。但是“更少的服务”,是不靠谱的。即便车子只需要极低频次的保养,撞了得修,这是跑不掉的。而所谓的低维护“设计”,正是维修成本高涨的原因。

更接近真实的理由是,直销对于大体量公司来说,越来越难以驾驭,成本的节约也触及了边界,用户也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反应(摊子太大,以至于服务团队的扩张速度跟不上)。与掌控市场节奏(价格-产能调整轴)的好处相权衡,得失正在消长变化。

从这个角度看,特斯拉积极调价的动力源,正在消逝。

这是一家头部公司所面临的烦恼,而其他新势力还远未达到这个层次,后者更关心财务。但如果后者做大了,这是必然要面临的问题。特斯拉的烦恼,与资本的关注,存在不同时空的错位,而且撕裂感会越来越大。【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专题新闻
  • LV推出充气夹克多少钱?lv是什么档次?
  • 三星手机业务换帅是哪一年?三星手机为什么撤出中国?
  • 股票配资是什么意思?个人做股票配资违法吗?
  • 数据中心机房是干什么的?idc机房主要用于哪些工作?
  • 周乐伟接班董明珠真的吗?格力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吗?
  • 小米技术委员会厉害吗?米家是不是小米旗下的公司?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