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冻结小米50亿资产后,印度又对三家中企提要求:任命印度人为CEO
2023-06-15 21:01:39来源: 袁周院长


(资料图片)

一门心思想要成为新“世界工厂”的印度,曾经发出过“印度制造”的豪言壮语,但心比天高的印度在遭到现实打击之后,非但没有反思自身的不足,反而走上了一条自绝于国际经贸秩序的“邪路”。在印度执法局公然扣押了小米公司折合人民币近50亿元的资金之后,又将目光对准了所有在印度开展业务的中国手机制造商。

据观察者网援引印媒发布的报道称,在一场由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官员主持的会议中,小米、oppo、vivo等中国手机制造商,被印度官员告知今后必须由印度籍人士担任首席执行官、运营官、财务官、技术官等关键职位。不仅如此,中企还必须将合同制造业务外包给印度本土公司,并且将这些企业的制造流程细分到“零部件”水平,还要培养当地经销商扩大对外出口,最重要的是,在印度经营的中企必须“遵纪守法”,不得在印度“逃税”。

简而言之,中企在印度赚到的钱不能汇出,中企在印度分公司的所有核心岗位必须由印度人担任,中企需要将更多的制造业务转移到印度,而且必须创造出更多的细分环节来增加就业岗位,同时还要协助印度的手机经销商扩大由印度制造的手机出口。不得不说,印度政府明明可以用抢,却非要装成是吸引外资。其实印度的吃相如何难看,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首当其冲的便是印度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

长久以来,印度自作主张地将我国视为自己的“头号劲敌”,凡事都要和中国一较高下,直到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与第三名的距离越拉越远。而当残酷的现实摆在印度面前时,印度选择了自我催眠,并且接受美西方的“邀请”,加入到反华抗中的队伍,试图利用美国全面围堵中国的机会,去吸收从中国转移出来的供应链,而这也催生出了第二个原因。

由于印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寻求在印度发展的国家不在少数,同样也包括了我们的中企。经过了内卷考验的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可谓是攻城拔寨,将曾经统治了印度市场的本土品牌扫落马下。这使得印度的消费者虽然欢迎中国品牌,但是印度的民族主义者却对其恨之入骨。再加上印度经济的高增长神话提前破灭,印度政府就将歪脑筋打到中企头上。

毫无疑问,印度政府对中企采取的这一连串行为,就是在明火执仗的豪夺,因此这些决定并非毫无代价。首先,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中企,会自己衡量其中的利弊,决定是否继续在印度市场经营。其次,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在过去八年的时间里,已经有超过2000家外企离开了印度市场,其中不乏福特、沃尔玛、亚马逊、可口可乐等西方老牌大厂。可以说,在针对外企进行“养套杀”这件事上,印度实现了一视同仁。

而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印度恶劣的营商环境,已经先于印度制造“闻名全球”了。印度想要成为制造业大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用“杀鸡取卵”的手段,不仅无法达成目的,反而会让印度成为外资避之不及的“真空地带”。

关键词:

专题新闻
  • Childlife合作公司涉嫌抹黑童年时光inne被罚22万,水军乱象亟需整治
  • 小鹏城市NGP开放北京 北京首次迎来城区高阶智驾
  • 万表618超级会员日来袭!购表再减1000元!
  • 研发黄河千年清一回超高压龙卷风水盾构大国重器一一向伟大中国共产党102生日献礼
  • 山东恒舍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建材市场上不可多得的好品牌
  • 墨尔本留学住宿选哪里?提前预定Iglu Melbourne Central,享墨尔本CBD、26F小高层绝佳体验
最近更新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