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他本不是当皇帝的料, 他爸看他可怜, 没想到却让他毁了江山
2023-06-25 19:16:25来源: 中华网热点新闻

导读:西汉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并且传承时间长,对外名声较大,为后世所景仰。所以,中华民族也自豪地称自己为汉族。在西汉时期,前期有文景之治,将高帝刘邦因为战争所遗留下来的问题逐渐清除,到武帝时,国力已十分强盛。汉武帝励精图治,雄才伟略,使汉王朝逐渐称霸东方。后来虽然在武帝后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到了汉宣帝的时候,西汉又出现了中兴现象,可谓天不绝汉朝。

可在宣帝之后的汉元帝时期,虽然国家也较为富强,但却是衰败的开始。在汉元帝之后,历代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最终导致西汉的灭亡。后世对元帝最大的评价就是"柔仁好儒",毕竟西汉的灭亡虽然从元帝开始,但不能过于归罪于他,所以这个评价较为中肯,或者是说褒多于贬。

而这四个字里面,有三个字确实符合元帝,那就是柔与好儒。柔是说元帝的性格,他确实骨子里是一个柔软的人,并且没有主见,对于别人的意见听之任之。而他的好儒也是如此,虽然对于汉王朝来说有一点作用,但长久来看,他的好儒,尤其可以归类为好"俗儒",则使汉王朝无法继续兴盛。


(相关资料图)

对于他的这两点,他的父亲汉宣帝是十分反感的,经常因为这个而批评他,几次想将他的太子之位废除。有一次,元帝还是皇太子的时候,觉得宣帝提倡法家思想,治下很是严格,甚至杨恽等人仅仅是因为一句话说错了,就直接被赐死。所以有一次吃饭的时候,他就小声的对宣帝说:"陛下的刑罚是不是太严厉了?多用一些儒生会不会更好?"

这一句话说完,气得宣帝一口饭没咽下去,差点噎住。宣帝想自己继位以来,好不容易熬到霍光死了,掌握了大权之后,采用王道和霸道治理国家,对内海内升平,民众富足,对外又收拾了匈奴,建立了万世景仰的功绩。但现在,自己的儿子竟然如此不争气,说什么要重用儒生,简直是丢脸。

气得宣帝直接破口大骂:"汉朝兴盛靠的不是那帮俗儒,他们只会厚古薄今,耍嘴皮子,鼓吹什么周代的德政,能治理好当今的天下吗?"宣帝越想越生气,但看着被吓得发抖的元帝,也万般无奈,只好叹口气说:"看来,使我刘氏家族衰败的,是太子你呀!"

那么为什么元帝如此不称宣帝的心意,宣帝却不废了他的太子位呢?原来,宣帝在当皇帝之前,流落民间,娶了民女许平君。夫妻二人相依为命,感情十分要好,没过几年就生下了元帝。元帝出生不久,宣帝就继承大统,立许平君为皇后,元帝为太子。但是元帝身世凄苦,年幼之时母亲就被人毒死。而宣帝为了感谢许皇后的恩情,最终没有决定更换太子。

虽然没有更换,但宣帝对这个儿子确实瞧不起,在他死前,亲自为元帝挑选了三个辅政大臣,可仍然挡不住元帝的"败家",自己曾经骂元帝的话,终是一语成谶。在宣帝所选的三个辅臣之中,史高居于首位,奉行的是宣帝的政策,另外两个分别是太子的两个师傅,萧望之和周堪。两个师傅都是大儒士,特别受到元帝的信任,因此在朝中儒臣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就让史高十分难受,为了让这些儒生下马,他秘密勾结宦官,否决萧望之等人的主张。萧望之在得知这个情况之后,就上书元帝,希望他可以废除宦官。但元帝优柔寡断,不敢改变宣帝留下来的政策。所以,萧望之的建议也没有实行。可他的建议惹了宦官弘恭和石显,后者联合起来逼迫萧望之,用不了几下,萧望之就自尽了。

对于自己老师的死,元帝自然十分悲痛。但是他也仅仅是悲痛而已,没有惩罚弘恭等人,依旧对他们十分信任。所以从此之后,无论是宣帝给他留下来的外戚史高等人,还是他所需要的儒臣等人,都对他离心离德。可以说,元帝是自己砍了自己的两个臂膀。

而后宦官专权,尤其是石显等人,横行跋扈,扰乱朝纲。再加上元帝自己身体也不好,只好将所有的朝政都委托给石显。于是石显的权力日渐增大,朝堂之上没有一个不怕他的,而他的门人和走狗也遍及天下,作威作福。如此宦官当政,权力不掌握在皇帝的手里,国家又怎么能兴盛?元帝本人也没有活多久,在公元前33年病逝,享年只有42岁。在他之后,大权历代被宦官或外戚把握,最终导致西汉灭亡,果真应了宣帝的话。

关键词:

专题新闻
  • 附近哪里有汉口银行 环球报资讯
  • 世界微动态丨双色球23072期宰父韶华推荐
  • 明起试用!杭州新车道上线,注意事项请留意 环球聚看点
  • 俄罗斯芭蕾舞天鹅之死(19岁芭蕾被一吨野牛刺穿大腿瘫痪) 世界今热点
  • 天天热资讯!豆沙粽子的做法和配料_卤驴肉的做法及配料
  • 暴雨黄色预警:广西广东江西等地部分地区将现大暴雨
最近更新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