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大秋
(资料图)
8月28日下午,苏州高新区和枫产业园40号楼2楼。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俊英指着办公室窗外说:“从这里往西4个红绿灯,就是我们刚开工的总部项目的位置。”
从2015年创始人施敏捷带着他自主研发的BMS(电池管理系统)项目落户苏州高新区,2017年搬迁到现在的和枫产业园,再到刚开工建设的集生产、研发于一体的集团总部,精控能源在8年时间里,从一个创业团队发展成为今天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潜在独角兽企业,并建有江苏省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综合实验室,申报了各类专利软著235项,其中发明专利128项。
“最近我们刚签约一个超10亿元的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项目,旨在帮助电网重新构建调峰体系。这是我们企业成立以来销售额最大的项目。”沈俊英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企业经营持续向好,营业额已经远超去年全年总额。
精控能源是一家专注于“智慧动力电源系统、智慧电化学储能系统、智慧氢燃料电池系统”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初期,公司专注于BMS、动力电源领域,2017年前瞻性判断储能行业即将迎来发展机遇,积极布局技术及产能。
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竞争新高地的重要领域,被认为是全球产业发展的风口。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苏州加速推动包括储能产业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与传统能源相比,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周期性等特征,大规模并网会影响电网稳定和安全,储能技术是解决其不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沈俊英进一步解释,“新型储能可以看作一个巨型充电宝,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放电,起到调峰作用。”
目前,精控能源在储能领域可实现全场景应用,其中包括电网侧、新能源侧、工商业侧、用户侧。刚签约的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项目就属于电网侧应用场景。
作为产业链关键一环,锂电池的技术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储能快速发展的关键痛点。今年上半年,企业自主研发的iCCS六维度主被动安全智慧储能系统,取代了传统“CCS+BMS从控+线束”方案,集成一体化设计方案,集成BMS从控功能,实现了电压、温度采集,电芯均衡、通讯交互功能的多重功能,可以预防、预警、确认储能热失控等重大安全和技术难题,在储能系统的细分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也成长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储能系统集成企业。
在碳达峰碳中和浪潮中,中国新能源产业获得了高速发展。“是机遇,更是挑战!”沈俊英这样形容如今炙手可热的这条万亿赛道。据介绍,2020年,整个行业大概有1000家企业,可短短3年下来,全球的同行企业已经突破6万家,“竞争十分激烈。”
如何脱颖而出、做出优势,在沈俊英看来,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掌握核心的技术优势;二是进行全球化布局,成为国际化的公司。
从2022年起,精控能源开始布局海外市场,目前产品已通过欧盟和北美的相关认证。
2022年年底,企业在定位南非市场后,了解到南非用电短缺、电能供应不足,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使用家庭储能系统后,在1个月时间内研发出符合南非市场需求的定制化产品,以非洲一种生命力非常旺盛的猴面包树BAOBAB命名,寓意精控能源将在南非这片土地上顽强生存,繁荣发展。
今年7月起,首批南非低压家庭储能系统产品交付。“今后每月将持续交付近万台,预估月销售额超亿元。”沈俊英表示,这是精控能源海外大批量交付的代表性订单,对于企业拓展全球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悉,未来3年,精控能源将在海外设立分公司,并在北美、欧洲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力争海外业务占比达到50%。
从总部项目启动,到企业国内最大订单签约落地,再到海外大批量订单持续交付,沈俊英将2023年称作精控能源迈向集团化、国际化的开端之年。这一年,公司还在张家港、淮安、宜春成立了3家全资子公司,IPO上市进程也在稳步推进中。作为从公司创立第二个月起就与公司一起成长的元老,沈俊英对精控能源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和展望:成为全球智慧能源领导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