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民生 > 正文
兴趣班变成鄙视链 最后受苦受难的只有孩子
2020-09-09 10:25:45来源: 广州日报

周一围棋课,周三少儿编程课,周五拳击课,周六马术课,周日思维培训课……这是吉林长春一个7岁孩子的兴趣班课程表。记者采访发现,如今部分家长为孩子挑选兴趣班时不以孩子的意愿优先,甚至还出现了越“冷门”越“烧钱”越“高贵”这样的兴趣班“鄙视链”。

兴趣班原本是“加分项”,是孩子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的重要渠道。但部分变异的兴趣班、繁重的课外培训,过度挤占时间、耗费精力,再加上较重的学业负担,让不少孩子苦不堪言。而孩子的兴趣班仿佛成了父母眼界、能力的体现,一些家长陷入“角逐”中,也深受其累。扪心自问,兴趣班、补习班,究竟是孩子需要,还是父母需要?也许,不乏有的孩子对此类兴趣班真感兴趣,但恐怕更多还是家长的“升学小心思”以及攀比、虚荣、焦虑等心态驱动下的非理性消费。

为何会这样?笔者认为,其中不乏一些认知误区:一是认为物以稀为贵,贵的就必然是好的,因此在选择兴趣班时也倾向于越冷门越好;二是认为只要砸钱、花昂贵费用报班,就是对孩子好,就能获得高回报。实则不然,此前“家长花23万报辅导班,孩子物理却只考2分”的新闻就是一个鲜活案例。要看到,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基础、能力与需求各不相同,但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对孩子而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且从经济理性上看,父母用金钱投资孩子的未来,也必然看重回报率、性价比,那么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就极为重要。就此来说,家长更应懂得适配,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意愿、禀赋挑选与孩子适配的课程。盲目随大流、非其所愿的兴趣班,不仅不能为孩子助跑、加分,还很有可能会让精力与金钱打水漂。

就此而言,“攀比型”兴趣培养,亟待回归理性。兴趣班说到底是“兴趣”,讲究的是孩子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家长不妨试着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因为学习的主体终究是他们。(张冬梅)

关键词: 兴趣班 鄙视链 认知误区

专题新闻
  • 河南最大扶贫搬迁社区飘起幸福“年味儿”
  • 虽说万物皆可盘 但盘得住时光的才是王牌
  • 霍尔果斯:冯小刚等明星资本大撤离
  • 开心麻花电影频出
  • 男频IP为何“武不动乾坤,斗不破苍穹”
  • 《铁血战士》北美市场票房跳水 又玩坏一个大IP?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