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将至,短线游、购物潮逐步升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生活频道近日获悉,太原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希望广大消费者假日购物和出行,做到防控不放松、不懈怠,科学消费,健康消费,平安消费。
五一出游就近错峰
旅游选国内,尽量选择短途游,少去人群聚集地。可以适当地去人员不集中的地方旅游、休闲,不建议出国游,尽量避开热门景点或者景点的高峰时段。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资料图:五一出游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付云鹏/摄
提前预约合理安排
五一长假期间,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出行部分路段和旅游景区可能出现拥挤。如果准备跨区域出游,应选择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需预约、限流和实名购票的景区,游客要提前联系,掌握景区门票及限流情况,避免因无法进入景区影响行程。餐饮及住宿均要提前在线预订或预约并进行电话确认,避免出现无法用餐、入住酒店等问题。到景区后出示绿码、间隔排队,避免在密闭空间内参与一些娱乐项目。
在线支付减少接触
旅行途中,必须携带足够用量的口罩、手套和消毒剂、免洗液等防护用品。在旅行中,无论自驾游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游,尽量佩戴口罩,并随时洗手,还要尽量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消费时建议采取电子方式支付,减少现金接触使用。同时与野生动物和家畜家禽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切勿近距离直接接触。
文明用餐公筷公勺
尽量做到少聚餐,如果一定要在外吃饭,注意选择干净卫生的正规饭店,就餐前要洗手,并采取分餐模式,选择煮熟的食物,切忌食用生冷食物、野生动物。用餐时,使用饭店提供的“公筷公勺”,或要求服务人员提供“公筷公勺”,阻断疾病传播,培养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养成文明用餐新风尚。
谨慎网购留存记录
节假日一直是经营者促销的好时机,网络购物依然是大部分消费者的热衷选择。提醒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去正规网站,注意留存经营者宣传广告和聊天记录,收到货仔细验货,有问题及时提出。还要注意商品是否在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范围。尽量不要在朋友圈、微信群购物,以免出现纠纷无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注健康及时防护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要留意当地公布的疾控中心电话,关注自己的体温和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应立刻联系当地疾控部门,按要求进行治疗,并做好防护措施。
保存证据以便维权
购物、出游或接受相关服务,应当选择正规商家,通过正规途径购买,主动索要发票,并妥善保留购买票据,保存在线交易记录等必要的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向经营者所在地行政主管部门或消协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关键词:
五一消费
假期出游
消费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