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下不少年轻双职工家庭将0~3岁婴幼儿托付给老家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易形成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群体的社会现象,浙江省人大代表、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胡扬五,向正在召开的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提交了《关于鼓励有能力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到城乡带娃的建议》,提出为符合条件、到子女所在地带孙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提供同城居民待遇和阶梯式租房补贴。(1月20日 澎湃新闻)

为“老漂族”提供同城待遇 ,这则建议接地气,反映了底层普通民众的愿望与诉求,应该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当下,我国社会已进入深度老龄化,我们不怕老龄化,怕的是少子化,而鼓励有生育能力的年轻人生二宝和三宝,他们往往是想生不敢生,除了房价贵、看病贵之外,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担心没人照顾孩子。现实情况是,一方面,不少年轻双职工家庭将孩子托付给老家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形成新的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很难谈得上“尊老爱幼”;另一方面,据2015年的数据,全国祖辈随远走他乡的子女帮忙带孙辈的“老漂族”有1800万,这些老人多是客居他乡,存在着住房、异地医疗、交通与“乡愁”等诸多痛苦,而况,这些老人,一般还年老多病。所以说,除了“大款”之外,普通百姓人家,甭说年轻人不敢生二宝三宝,即便祖辈们还有些“多子多福”的旧观念,他们心底里也是不敢希望子女们生二宝三宝的,个中的道理“你知我知”。有鉴于此,有人大代表提出,为“老漂族”提供同城待遇,这是在直面现实,也是在“忧国忧民”。
首先,为“老漂族”提供同城待遇,这是在给年轻人减压。家里有老人照顾孩子,有老人接送孙辈上下学,年轻人才会安心工作,才有兴趣“造人”,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爱幼”。
其二,很多人家“儿子在山东,父母在山西,而女儿在河北,父母在河南”,国家提倡年轻人就近照顾年迈的父母,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如果能为“老漂族”提供同城待遇,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尊老”。
其三,当下的中国,不少城市从“抢人才”到“抢人口”,这是一种大势所趋,因为,老人孩子也是消费者,他们的消费,照样能拉动内需,照样能启动市场,照样能带来税收,也便于人们创业和就业。
其四,为“老漂族”提供同城待遇,这就不需要再倡导“非必要不回乡”,这也有利于减轻一年一度的“春运压力”,特别是有利于“抗疫”。有道是,心安下来,“子女在哪,父母的家就在哪”。
每家都有小孩,人都有年老的时候,善待“老漂族”,为“老漂族”提供同城待遇,利国利民也。今天,有些人可能认为浙江这位人大代表的建议是“异想天开”,明天,有可能各地会“竞赛”为“老漂族”提供同城待遇,诸多惠及老漂族的政策会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不信,咱们走着瞧。
关键词:
老漂族
同城待遇
便捷服务
阶梯式租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