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去哪儿网关联公司北京趣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行政处罚,处罚事由为该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处罚结果为对该单位给予警告,并处3250元罚款,处罚单位为北京市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月22日 《中国经营报》)

这一判决,赢得了网友的一片喝彩。当然,也有网友表示,罚的数额太少,不足以威慑随意加班的用人单位。不过,大部分人都认为,就算罚金少,也比没有强,海淀区人社局干得漂亮!
去哪儿网回应称,确因疫情在征得员工同意的情形下安排了长假期间加班,以保障疫情期间尽快响应消费者诉求。虽已支付了加班费并安排了倒休假缓解,但确实违反了加班限制性时间规定。他们的回应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他们征得了员工的同意,且付了加班费,才安排假期加班;其二,他们也承认错误,知道自己违法了劳动保护法规,愿意接受处罚。
征得员工同意,支付加班费,这些是加班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换而言之,就算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征得员工的同意,也不能随意增加加班时间。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规定,每天的加班时间不能超过3小时,一个月的加班总时间不能超过36小时。然而,现实中,劳动者在加班问题上没有发言权,很多情况下,不得不同意公司的加班安排。
还有一些公司,特别是生产型的厂矿企业,故意把底薪设得很低,而加班费稍高。如果员工不加班,就拿不到高一点的工资收入。所以,哪有员工敢不加班?谁还不接受加班呢?这种手段,其实就是变相的违规加班。更关键的是,这种违规加班,因为员工的不举报而隐蔽得很好,得不到处罚。
违规违法受惩,这是理所当然。但去哪儿网关联公司违规加班而被处罚,却成了公众叫好的新闻,其原因在于:用人单位随意加班成为“普遍风景”,鲜有人为此承担法律责任。再者,较之于去哪儿网的这家公司,还有很多更嚣张的违规加班,比如一些互联网企业的“996”“5+2”“白加黑”等,更是肆意加班,侵害员工的健康,但他们很少被惩处。
概而言之,用人单位随意安排加班,触犯了法律,理应受到惩罚。所以,加班被罚成常态,若不再是新闻,劳动权益保护的相关法规不被蔑视,这才是劳动者的最大福音。
关键词:
去哪儿网被罚
长时间加班
加班被罚常态化
劳动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