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晚,一个31人的驴友团队在攀登昆明轿子雪山途中迷失方向,只好报警求助,经当地消防人员救助,幸好都平安归来。轿子雪山景区一负责人称,这些驴友由一家户外俱乐部组织,从轿子雪山后山非法穿越进入景区,不仅没有买票,还非法穿越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极目新闻2月27日报道)

驴友非法穿越,这样的字眼已是屡见不鲜了。
就在去年5月2日,两名来自内蒙古的驴友非法进入陕西秦岭鳌太线开展穿越活动,并遭遇极端天气,其中一人不幸遇难。远在24年前,轿子雪山也发生过类似的悲剧。1998年1月21日,昆明市三名中学生在轿子雪山失踪,社会各界动员上千人次前去寻找未果。直到当年3月初,3名遇难者的遗体才相继被发现。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迷路的31名驴友及时求助,消防员迅速展开救援,31人最后都平安无事。
但令人担忧的是,试图非法穿越轿子雪山的驴友远不止这31人。这一次侥幸获救,下一次呢?
在一个旅游网站上,一家来自昆明的户外俱乐部发表了一篇《轿子山后山穿越游记》,他们的行程和这次迷路的31名驴友相似。这个穿越小分队11人当中,另有1名男领队和1名男性户外达人,其他9人均为女性,有人还是第一次参加户外活动。从早上7点进山,到下午4点爬到海拔4100米高处,体能基本耗尽,最后放弃了冲顶。
由此可以看出,有的户外俱乐部已将非法穿越雪山开发成了一个赚钱的项目,而且参加这项活动也是低门槛的,没有户外活动经验的人士也能参加。
这不禁让人担忧,这样户外项目能做好安全保障吗?
显然不能。比如这次31名驴友穿越时就遇到了意外状况,他们的领队显然没能力进行处置。
隐患重重,这些俱乐部还敢组织一波又一波驴友非法穿越?
原来,它们尝到了赚钱的甜头,还没吃过苦头。
驴友的参团费赚了,遇到危险有消防、民警帮忙,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不过,我们也庆幸看到,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发文规定,旅游者不遵守景区游览规定,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开放区域陷入困顿或危险状态,属地政府完成救援后,对旅游活动组织者及被救助人承担相应救援费用进行追偿。
我们不禁要为这样的规定叫好,同时也呼吁,对于擅自组织非法穿越的户外组织进行处罚,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户外组织对生命有所敬畏,不敢在危险边缘肆意试探。
关键词:
驴友团非法穿越雪山迷路
驴友敬畏之心
今年驴友事故
俱乐部赚钱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