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产业近年来向中西部、东北地区加快转移,预计今年有一大批项目集中投产。针对这一情况,应急管理部在承接转移项目的21个省份,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把好安全关。这是记者从15日举行的应急管理部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一司司长孙广宇表示,专项整治将重点从三方面开展:一是管住增量,推动承接化工园区制定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准入条件,加快建立完善项目准入管理制度,严把增量准入门槛。二是治理存量,部署省级层面统筹,实施承接地现有项目安全设计诊断,优胜劣汰,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三是提升园区,确保今年底前化工园区全部达到一般或较低安全风险等级。
据悉,近年来,危险化学品项目正由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加速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特别是江苏响水“3·21”事故发生后,转移进程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产业转移承接地区事故呈上升趋势。
孙广宇表示,应急管理部开展了危险化学品产业转移安全风险专题调研。调研发现,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转移项目的主要省份中,2019年以来新增转移项目632个,转移项目中高危工艺占比大、部分项目本质安全水平低。按照危险化学品项目2至3年的建设周期,今年预计有470多个项目集中投产,如果风险管控不到位,很可能进入事故的多发易发期。
“目前,应急管理部筛选确定了50个重点县(园区)进行重点攻坚,示范带动其他地区全面展开、深入推进,确保高质量完成专项整治任务。”他说。
另据孙广宇介绍,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从2010年起已成为世界第一化工大国,目前化工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40%以上。化工生产过程复杂,反应条件苛刻,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安全风险高,一旦管控不到位、发生事故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冲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孙广宇表示,近年来,经各方共同努力,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2021年,全国共发生化工事故122起、死亡150人,同比减少22起、28人,分别下降15.3%和15.7%,比2019年减少42起、124人,分别下降25.6%和45.3%。较大事故起数首次降至个位数,已连续30多个月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创造了有统计记录以来的最长间隔期。
下一步,应急管理部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化落实两办意见和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要求,开展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关键词:
危化品产业
转移安全风险
化工行业安全监管
安全风险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