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药科大学校长郭姣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的建议中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建立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中心,作为大湾区中医药发展智库和海外传播机构,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和海外交流与传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该建议作出答复。答复称,将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对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中心相关事宜,将予以重点关注。

建议:创新中医医疗服务交流合作机制
郭姣指出,大湾区中医药文化可追溯至殷商时期的岭南医药学,经历长期的历史积淀,独树一帜,大师云集。粤港澳三地饮食、气候、瘟病、草药皆相近,明清时期,大量广东中医药治疗经验流入港澳,惠及民生。
近代以来,粤港澳虽界属三地,但中医药文化同根同源,相通相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有利的传播环境,为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也是助推三地文化协同发展的优质载体。
对此,郭姣建议,以大湾区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中心为依托,汇聚国内外中医药大师,形成国际一流中医药文化“智库”;组建系统的文化研究团队,深入总结中医药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对其体系构成、历史渊源、认同体系构建、对国家战略的影响等若干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
另外,她提出,还可组织编撰中医药文化相关教材,结合启蒙教育、通识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阶段特点,组织编撰通俗易懂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搭建中医药文化网络宣传平台,以多渠道、多语言、多角度促进中医药文化共通、共建和共享,促进港澳地区民众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同时,郭姣表示,大湾区为创新中医医疗服务交流合作机制提供了条件。建议以中医药服务带动文化传播,以南药资源促进共享共通,激发粤港澳三地民族认同与爱国情怀。
建议:开展中药新品种关键技术协同创新研究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较为优越的中医药文化发展环境,为引导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郭姣建议,协同国内外优势学科研究力量,开展中药新品种的关键技术协同创新研究,争取有确切疗效的中药品种在防治重大疾病(如代谢性疾病)中率先取得突破,解决中药开发利用标准化等关键技术和产业化问题,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借此走向国际市场,重塑中医药大国。
同时,建议还提到,培育和引进国际注册认证服务机构、熟悉境外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的国际医药注册认证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医药科技研发成果、创新药产品申请FDA、CAP等国际认证提供专项支持服务,创立并推动符合中药特征与规律的创新中药审评标准。
此外,郭姣表示,中医药文化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助推中医药走向世界。建议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加强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促进文化繁荣与产业输出。注重中医技艺理论和实践书籍的国际化流通,以“易懂、易学、易用”为导向,组建高水平编译团队。建立在海外开设中医药学院及医疗服务机构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治疗慢病、病毒性疾病及在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特色优势。
不仅如此,以大湾区中医药优势高校为载体,开设中医药专业留学生班,定期开设大湾区中医药文化国际论坛,促进国外中医药研究院建设,都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
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中心组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该建议作出了答复。答复表示,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加强中医药产业创新,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
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答复提出,将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加快推动中医药文化产品开发,继续大力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同时对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中心相关事宜,予以重点关注。
关于如何创新中医医疗服务交流合作机制、引导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助推中医药走向世界,答复提到,2020年10月22日已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下称《建设方案》),提出了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医疗高地;“促进融合发展,打造创新高地”和“深化互利合作,打造产业高地”;助力“一带一路”,打造国际化高地。将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和《建设方案》,进一步传承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相关任务、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关键词:
大湾区中医药发展
中医药文化
建设创新发展中心
美元加息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住房保障
投资基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