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小鹏汽车小鹏汽车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整体看,营收数据亮眼,但仍未摆脱“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财报显示,小鹏汽车总收入74.5亿元,同比增长152.6%,净亏损17亿元,同比增长了116.2%;去年同期亏损7.866亿元;汽车总交付34561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59%。

怪现象?越卖越亏
一季度,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挑战倍增。从此前4月的交付数据可以看出,蔚小理三家都在遭遇共性问题。
一季度财报数据,暴露出小鹏汽车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但这个现象不是首次。分析蔚小理三家2021年财报:2021年小鹏汽车总营收同比增长261.3%为209.9亿元,全年总交付量超过了9.8万辆,较2020年的2.7万辆增长263%,是“蔚小理”三家中交付量最高的。
但小鹏汽车2021年的净亏损也在进一步加大,达48.631亿元,同比增加78%。此外,小鹏汽车11.5%的毛利率虽然同比去年大幅增加,但低于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超20%的毛利率。
一边是“增收不增利”,一边是产品涨价。
综合公开信息,近期造车新势力均表示要提价。此前采访中,多家车企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这种涨价与原材料上涨有直接关系。
有业内人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车企披露的年度财报出现的怪圈,主要是因为汽车厂商对于危机的预判不足,业务受动力电池关键金属资源锂、镍、钴等关键材料以及芯片等核心零部件成本不断上涨,加之补贴退坡对电动汽车低定价的叠加影响,导致新能源汽车厂商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新能源汽车是新兴事物,目前还未形成稳定、完善的供应链模式。同时市场的变化和政策导致入局者热情高涨,让其行情如同海浪一般,潮起行情便高涨,但一旦退潮便会跌得很厉害”,该人士分析,与燃油车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分担成本风险相比,新能源汽车需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其抗风险体系才会较为平稳。
供应挑战下,调整收费服务内容
近日,多家造车新势力被爆出毁约应届生合约信息。
此前有媒体报道小鹏汽车疑毁约20多名应届校招生。 5月20日,小鹏汽车向南都·湾财社记者最新表示,由于部分部门岗位调整与绩效优化,确实涉及了少量应届毕业生和相关员工的调整,会继续沟通并妥善处理。
5月11日,有用户在社交平台透露,理想汽车毁约了2022年毕业的校招生,其中不少人已经和理想汽车、学校签署了三方协议,准备等着毕业答辩结束后入职。
理想汽车方面则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毁约消息属实。由于近期业务调整,与摄像头自研和内部系统的相关岗位被关闭,涉及部分还没有入职的校招生。HR部门提供了调岗选择和解约赔偿的方案,正在与相关校招生进行沟通。
疫情之下,业务调整已成造车新势力运营发展共识。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相关车企数据发现, 4月“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交付数据相比3月下滑明显。在此背景下,销量变化或许仅是一时表现,但业内更多关注当前三家造车新势力是否暴露出生产及运营模式根本性问题,需要去做调整改变。
“造车新势力4月份交付量的快速下滑印证了造车新势力企业对零件供应商依赖程度较高,抗风险能力比一般传统车企要差”,有车企相关负责人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在面临芯片短缺、电池原材料价格疯涨、零部件供应停滞等挑战时,造车新势力没有传统车企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来分担风险,往往只能通过涨价的方式将成本转移到买家身上。
造车新势力供应问题确实值得关注,尤其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做好有效的应急措施。
当前造车新势力已在调整服务收费情况来缩减成本。
5月9日后,小鹏汽车表示,购买小鹏G3i、P5和P7的用户不再享受终身免费充电和免费家用充电桩及安装的权益。
综合小鹏自营充电桩谷值充电收费标准以及累计交付16万辆的数据,这一举措能为小鹏汽车省下超1.4亿元
今年2月理想ONE新购车用户的三电及增程系统的终身质保权益调整为8年或12万公里;蔚来汽车也将首任车主不限里程、不限次数的终身免费换电权益调整为首任车主可享每月4次免费换电(选择首桩权益)/每月6次免费换电(不选择首桩权益)。
一面是受原材料上涨、供应等客观情况影响被迫调整价格,一面是同行的竞价商业策略,2022年,三家造车新势力未来发展路径如何做出选择及调整备受关注。
关键词:
小鹏汽车一季度销量
增收不增利
小鹏汽车产销量
小鹏汽车涨价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