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民生 > 正文
七旬老夫妻签署志愿书捐赠遗体 坚持做志愿20多年令人感动
2021-12-31 08:24:54来源: 极目新闻

年近七旬的杨菊荣终于完成自己的一桩心事:近日,她和老伴陈峻(化名)郑重地签署遗体捐献志愿书。

从杨菊荣的住处到武汉市汉阳区红十字会遗体捐赠登记接收站有7.1公里,驾车最快只需要11分钟。但是,这条路杨菊荣走了整整两年。在路上,杨菊荣还在跟陈峻打趣道:“你想好了吗?现在反悔还来得及。”夫妻这么多年了,他知道妻子的泼辣的性格,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就不会轻易回头。陈峻还是坚定地点了一下头。

“在一起大半辈子了,大多数情况下,我是听他的。”陈峻拍着老伴的肩膀,双目有神地望着她,笑呵呵地说道。

“杨大姐”做了20多年的志愿者

在杨菊荣居住的武汉市汉阳区冯家畈社区吉祥花园小区里,但凡提起“杨大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伙都说她是好人。

吉祥花园小区建于2000年前后,共有5栋居民楼、156户居民。据这个小区的居民们介绍,小区刚刚入住的时候没有物业,环境非常糟糕,“小区空地上的野草都有半米高。”

“那个时候入室盗窃,甚至拦路抢劫的事情时有发生。” 一名居民说,仅2000年入住的第一年,小区就有三、五家住户被盗,有一家甚至被盗了五次。

那是2000年的一天夜里, 正值凌晨两点,“咚咚咚……”杨菊荣被一阵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杨菊荣起身,穿好衣服,在老伴的陪同下打开了门。

原来是邻居老肖。“杨大姐,刚才,有个可疑男子藏在草丛里……”望着老肖惊魂未定的面庞,杨菊荣连忙和老伴把老肖搀扶着进入屋内,泡上茶,好好安慰一番。“这样可不是个事。”杨菊荣说。

打那时起,她就独自一个人承担起为小区除草的任务。为此,她还自掏腰包雇了一辆挖土车。前前后后一个月,小区半米深的杂草总算是清理干净了。

自那以后,志愿者“杨大姐” 的名字开始在小区内传开。“那个时候只是单纯地想做好事,并不求名利。”

2013年开始,以杨菊荣为首形成了一个“姐妹团”。 “姐妹团”除了在社区当志愿者做清洁、给生活不便的人士买菜做家务之外,还成了社区的调解员。社区副书记刘珊珊说:“她现在成了我们社区的金牌调解员。”在社区有不少家庭发生了家庭内部纠纷或邻里纠纷都指名道姓地要求“杨大姐”解决。

在杨菊荣的手机里有着历年“姐妹团”成员的照片。“姐妹团”从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之后的11人。“姐妹团”刚刚成立的时候全部都是小区退休的女居民,后来,还有3名男性居民加入进来。

“杨大姐是我们的‘精神领袖’,我都是被她感召加入的。”67岁的李桂华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笑呵呵地说道。

杨菊荣用手不断地划着手机屏幕,看着姐妹们的照片。“大家在一起做志愿者无非就是图着在一起快乐。”杨菊荣有些伤感,“‘姐妹团’有些人已经去世了,有些也搬走了。”现在的“姐妹团”只剩下5个人,年龄最大的有80多岁,年纪最小的有40多岁。

刘珊珊说,“在杨菊荣和她的‘姐妹团’的努力下让吉祥花园小区作为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焕发出新颜。”

2020年,杨菊荣被授予“武汉市文明市民”称号。2021年被街道授予“优秀志愿者”称号。一时间,报社、电视台接踵而至,杨菊荣成了整个社区的“明星”。

把遗体捐给国家“做最后的贡献”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整个江城武汉。

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晚上两人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看看电视是这对老夫老妻打发时间的唯一的消遣方式。

那个时候,关于生生死死的事情太多了。北京卫视一则《新冠肺炎病逝患者遗体捐赠》的新闻吸引了杨菊荣。新闻中,一些新冠肺炎患者为了让医学工作者早日找到防治新冠肺炎的方法,在自己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机构。

“要不我们去世后也把我们的遗体捐给国家?这也算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最后一点贡献。”杨菊荣用胳膊肘拐了一下在一旁陪她看电视的陈峻,试探性地问了问。陈峻未置可否,“以为她只是随口说说,并没有太在意。”

第二天,杨菊荣又把自己的想法跟儿子陈海(化名)说了一遍。“当时,没有太在意老妈的想法,以为她是说一说而已,没有放在心上。”陈海说。

在往后的日子里,杨菊荣又把自己的想法跟家人多次提及。陈峻开始慢慢意识到老伴这次真不是闹着玩的。

杨菊荣开始联系捐赠遗体的事宜。杨菊荣首先找到的是她居住地的社区副书记刘珊珊。刘珊珊得知了杨菊荣的心愿,既被感动了,又感到犯难。

感动的是,她知道杨菊荣是一名“资深”志愿者,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她准备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科研,“如果换作是我,也许我会犹豫。”

后来,杨菊荣辗转找到武汉市红十字爱洒人间志愿服务队队长林学锋,又通过林学锋终于联系上了负责汉阳区遗体捐赠的红十字会遗体捐赠登记接收站。

几经辗转,杨菊荣离实现自己的心愿近了。

其实,在杨菊荣家,她并不是第一个打算生后捐献遗体的人。“我大姐的女婿去世后也是把自己的遗体捐出来做医学研究。”

在杨菊荣看来,捐献遗体就是一件小事,生老病死本来就是人之常态,“这也是我在人世间做的最后一点行善积德的事儿。”

“妈妈做志愿者、捐遗体都是为了行善”

对陈峻而言,他对自己的身后事是有安排的

陈峻是地地道道的汉阳人。在汉阳,他们老陈家在那里有一块地。那块地埋着他的祖父母和父母亲。陈峻一直都想着落叶归根,百年之后好好陪陪自己的父母。

陈峻坦言,当预感到老伴是动真格之后,自己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一边是陪伴自己走过大半生的妻子;一边则是自己心头挥之不去的黄土地。

自己和妻子在上山下乡中是同一个连队的,那是个激情四射的时代。从军旅农垦到异地分配,1978年相识七年的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就在这一年他们的儿子陈海出生了。

回想43年的相濡以沫,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陈峻对老伴做出的许多事很少有反对,尤其是在社区做志愿者这件事更是全力支持。

在刚刚做志愿者的时候,陈峻曾经反复对老伴说:“我们当志愿者可不是图别人什么,你可千万别要社区的钱。”杨菊荣也一直牢记着丈夫的这句叮嘱。“除了逢年过节社区发的米和油,其他的什么也没要,有的时候我们给一些生病在家的送菜还得自己贴钱。”杨菊荣退休后一个月的工资也就3000元。

43年,家里有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做成的,或是夫唱妇随,亦或是妇唱夫随。

整个签字和医生询问的过程,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

签署完遗体捐献志愿书后,杨菊荣拨通了儿子陈海的电话:“我们签了。”“哦,你们签了。”电话那头陈海的声音显得很低沉。

晚上的家庭会议火药味有点浓。“你们这样做让别人怎么看我?”陈海说。杨菊荣赶紧向儿子解释:“怎么会找不到地呢?到时候会有机构给我们建一座纪念馆。”在一旁的陈峻见状也赶紧过来开导自己的儿子:“不要认为这是不孝!什么是孝顺?让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这就是孝顺。”陈峻拍拍儿子的肩膀。陈海坐在妈妈旁边,一言未发,双目直视前方,仿佛陷入了沉思。良久,似懂非懂地点头。

“妈妈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陈海说,虽然妈妈年近70岁,但是思想很前卫。由于陈海周围并没有捐献遗体的先例,他开始主动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慢慢地对爸妈遗体捐献的事情开始释怀,并懂得父母的用心,“妈妈做志愿者是为了行善,捐献遗体也是一种行善!”

关键词: 志愿书 捐赠遗体 最后的贡献 优秀志愿者 老旧小区

专题新闻
  • 河南最大扶贫搬迁社区飘起幸福“年味儿”
  • 虽说万物皆可盘 但盘得住时光的才是王牌
  • 霍尔果斯:冯小刚等明星资本大撤离
  • 开心麻花电影频出
  • 男频IP为何“武不动乾坤,斗不破苍穹”
  • 《铁血战士》北美市场票房跳水 又玩坏一个大IP?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